讲好中国故事

让阳明文化“可行”“真行”“远行”

王阳明仿真书法机器人亮相海外,展现“中国智造”与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台湾巡演。

余姚阳明古镇。

记者 顾佳诚

余姚市委报道组 劳超杰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阳明心学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是王阳明先生诞辰553周年,我们能从王阳明身上得到怎样的启迪?

将时间回拨至公元1472年10月31日,在余姚北城龙泉山北麓的一处寻常民居里,一位影响后世的思想巨匠诞生了。从这片土地出发,王阳明用一生写就传奇,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姿,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风物与文脉,往往是人格与思想塑造的源头。从庙堂到江湖,皆有王阳明的身影,但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姚江畔那座静谧小城,始终是他不可动摇的根脉。这份源自故土的精神基因,深深融入他的学说与实践,成为阳明心学的重要底蕴。

今日的余姚,格外珍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当地深入挖掘“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将阳明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滋养着四明大地的精神土壤。这股深沉的文化力量,正为余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阳明故里”这张金名片愈发闪亮。

跨越553年的光阴,余姚这座城与王阳明之间的故事仍在续写。若想探寻二者之间那份交织共生的深厚联结,不妨随我们一同,细细聆听。

内化于心:

融入日常,润物无声

在余姚,不经意间,你便可能与王阳明“相遇”。

从“阳明小学”“阳明中学”,到“阳明公园”“阳明街道”……这些不单是地名,更是先贤文化遗产在街巷阡陌间的生动延续。

王阳明的人格与思想固然具有巨大感召力,但要真正凝聚为一座城市的灵魂,转化为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离不开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余姚稳步推进阳明文化与城市经济、人文脉络的有机融合,走出一条扎实而清晰的传承之路。

其一,在“深入”中扎根。

自2015年起,余姚全面推动阳明文化“六进”工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让阳明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年6月,余姚市教育局牵头组建了一支由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构成的复合型团队,历时一年,编写出版《图说阳明》《寻迹阳明》《感知阳明》《品读阳明》四本地方教材;2024年编写出版《走近王阳明》《品读王阳明》,经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被列入浙江优秀先贤教育丛书。这些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如今已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近期,余姚启动《鸿儒王阳明》读本的编写工作,后续将用于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华文学校课程教学,推动阳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教材编纂,仅是余姚系统性文化传承的一个切面。为进一步拓展阳明文化的感知维度,当地还策划了“吾心自有光明月”中秋诗会、阳明文化原创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从场景营造、参与方式到传播路径全面创新,增强公众接触的频度与深度,推动阳明思想从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践行的生活方式。

其二,在“转化”中赋能。

阳明文化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发展的无形动力。在余姚,不少企业家是阳明文化的坚定拥趸,他们将阳明心学智慧深度融入企业战略与文化构建。

“我们从阳明心学中汲取企业文化建设的‘营养’,从企业品质、员工品质和产品品质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宁波舜韵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国祥说。

余姚半导体产业链龙头企业江丰电子设有阳明文化实践教育点,为华人华侨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搭建了一个培育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的良好平台。

舜宇集团则将阳明心学转化为“共建、共享、共创、共赢”的管理实践,通过全员持股等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业兴聚一方才。在余姚,阳明文化已成为联结本地员工与外地员工的精神信条,它将个体的智慧与力量汇入集体,推动企业与城市同心同德、并肩前行。

其三,在“赋能”中唤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阳明文化浸润城市的过程,本质是“人”的唤醒与参与。

据余姚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黄士杰介绍,该市连续多年开展阳明文化主题征文,并将优秀成果结集出版;多次承办阳明文化讲座与研讨会,邀请知名学者与民间研究者共话阳明心学,在交流中激荡思想。

余姚还新建了4家阳明书房,打造了“阳明读书社”平台,举办文献展、文创设计展等文化活动,形成了学术研究、产业融合、大众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体系。

这一过程,不仅激发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更让越来越多的余姚人主动扛起传播阳明文化的旗帜,成为阳明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承人。

活化于行:

赋能区域发展,点石成金

自余姚将阳明文化确立为城市核心文化品牌,一场系统性的文化唤醒工程就此展开。

在临山镇邵家丘村,看不见、摸不着的“诚信”可以换来“真金白银”。作为“道德银行”建设的首个试点村,邵家丘村自2012年起推行三级积分评议制度,村民道德积分达90分以上即可申请无抵押低息贷款。这一创新机制,为村民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信心保障。

在梁弄镇横坎头村,文化正在赋能乡村振兴。这个曾经的革命老区,如今依托“阳明心学与红色文化”主题馆,开发出“重走阳明路”研学产品。

阳明心学不仅是一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问,更是一种强调“事上磨”的实践指南。余姚让阳明心学落地生根,具象化为城乡治理与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余姚还积极拓展新载体,通过“有形载体+无形价值”的模式,推动文化IP产业化。

今年,王阳明故居与阳明书坊联合打造的王阳明主题咖啡馆“王的咖啡”正式开放,年轻人在这里挑选“知行合一”主题潮玩,围坐探讨“致良知”真谛。这一空间融合文创、咖啡与研学等多种业态,推出Q版公仔、画像冰箱贴、《阳明传奇》文化绘本等产品,成为年轻人亲近阳明文化的新窗口。

此外,余姚还通过阳明主题文创设计、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艺享姚城”——城市文艺微展演阳明文化传承专场、“月洒胜山Ye态美”阳明文化原创音乐会等活动,将现代元素融入阳明文化的创作和传播,引领带动年轻群体对阳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目前,阳明古镇、姚江书院等标志性文化项目正稳步推进。

其中,阳明古镇府前路历史文化街区一期自2020年开放以来,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热衷的“阳明文化打卡地”。数以万计的“阳明客”涌入余姚,不仅串联起余姚文旅产业的大数据,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有力推动余姚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兴业、以文润城”的发展目标。

外化于界:

跨海出圈,声动世界

走进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大厅里,参观者正驻足欣赏主题文化展示区的展品;转角处的主题书吧内,几名年轻人正翻阅着阳明文化典籍;一旁的直播间内,主持人正通过抖音平台向海外观众介绍阳明文化的精髓。

作为余姚助推阳明文化“出海”的载体之一,宁波市阳明文化海外传习基地以出国留学人员、国际友人为主要传播对象。该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络:线上依托四大平台推出访谈、演讲等原创内容;线下定期举办论坛、非遗展演等特色活动,并通过直播实现“云端”共享。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阳明文化传承传播,提升阳明文化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阳明故里 智汇余姚”城市品牌,余姚出台了《阳明文化海外“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行动计划方案》,谋划了一系列大载体、大平台,推进阳明文化全球化传播和世界性表达。

早在2011年,余姚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作成立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聘请杜维明、陈来、吴光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客座研究员。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举办三届国际阳明学研讨会,编辑出版《国际阳明学研究》四卷,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及联系更加密切。

广泛布局下,余姚阳明文化海外传播效果显著——

在海外社交平台联动传播的“阳明小故事”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超过50万;

阳明文化共创共绘艺术交流工程吸引海外阳明文化爱好者1000余人次来余姚开展交流;

从地方认同到国际传播,余姚让阳明文化的辐射半径不断延伸。如今,余姚正持续推动阳明文化元素“出海”,讲好中国故事,让阳明文化“可行”“真行”“远行”。

2025-10-30 讲好中国故事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3261.html 1 3 让阳明文化“可行”“真行”“远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