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 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

鄢一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通过编制实施五年规划,我们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以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总揽全局的战略视野、务期必成的战略魄力,持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方式

回望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与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奇迹。中国能够创造这样的发展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形成了五年规划的显著制度优势。从1953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连续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2026年将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五年规划虽然并非中国首创,但是能够长期坚持下来并取得重大成就,则是举世罕见的。在二战后的“计划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普遍将五年计划作为推进工业化的手段,但这些国家大多又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五年计划。与此不同,我国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一以贯之地创新和发展五年规划,并有效推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使五年规划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组成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年规划作为擘画国家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阶段性部署,在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实现国家目标的治理机制

中国拥有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能够选择正确发展方向,持续制定合理发展目标,能够高效动员全社会资源确保目标完成,这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五年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长远布局、渐进调适、持续推进,现代化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同时在具体目标上与时俱进,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五年规划编制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统一起来,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五年规划编制过程中,“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不但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层级共同参与,通过政治引导、规划衔接等机制,引导地方、部门与中央规划对标对表,研究机构、专家也广泛参与研究和论证,同时以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从“十四五”开始,我国首次在五年规划《建议》编制阶段,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十五五”又将此项工作提前了近3个月,以便能够更广泛、更充分听取人民群众意见。五年规划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征求意见,找到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政策共识,集中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愿景。

优化资源配置的有形之手

实践证明,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是市场友好型规划,规划性质是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而不是微观性实物性指令性,是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替代市场。新时代以来,我国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规划提升政府效能、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形成了市场无形之手与规划有形之手相互补充的组合优势,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五年规划主要定位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经营主体行为。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的战略导向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五年规划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五年规划的战略导向功能,有利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五年规划系统设计公共政策,集成任务举措,对接项目布局,对于一揽子政策进行通盘部署,避免了政策碎片化和相互冲突。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五年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规划共同组成的三级四类的国家规划体系。加强五年规划战略导向功能,能够引导各级各类规划各司其职、贯通衔接。(作者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求是》杂志

2025-10-2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2885.html 1 3 五年规划: 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