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

面对人生“泥潭”,要“致良知”

刘楚昕在分享会上。 (王佳辉 顾佳诚 摄)

记者 王佳辉 顾佳诚

昨日上午,宁波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内座无虚席,此起彼伏的掌声为青年作家刘楚昕响起。

在第十届浙江书展的舞台上,刘楚昕携长篇代表作《泥潭》与读者见面,带领众人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泥潭》以辛亥革命开端——武昌起义为时代背景,通过没落贵族旗人恒丰、社会新力量革命党人关仲卿、旁观者神父马修德等小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社会动荡中个体的混乱与迷茫。

全书故事时间跨度长达三十余年,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生存困境与道德抉择。

值得一提的是,刘楚昕拥有深厚的哲学学术背景。这位湖北荆州走出的作家,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学习哲学,现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扎实的哲学素养,使他的文学作品呈现了独特的思辨深度。

著名作家余华以诗意的语言评价这部作品:“在亡灵开口那天,历史开始了讲述。”这句话精准捕捉了《泥潭》通过多重视角叙事,让历史发出回响的独特气质。

“在阅读《泥潭》之后,您希望读者收获什么?”当主持人问及创作理念时,刘楚昕表示,他希望向读者传递一种存在主义的态度。

“人总是被突然抛掷在某一个境遇,就像命运的大手把我们抓起来丢到一个地方一样,而这些并非我们自身能决定。”他结合儒家“良知”思想解释道,面对这些时刻,人们应当回归道德本能做出选择,“这些选择未必能带你走出泥潭,但却能让你获得内心的安宁”。

这部作品的诞生历经十余年打磨。从2013年开始构思,到2024年最终成稿,《泥潭》问世后迅速引发阅读热潮——预售8小时销量突破5万册,三周内达40万册,截至目前已售出超70万册。

今年5月,刘楚昕凭借该书获得第二届漓江文学奖,他的获奖感言在全网刷屏。他幽默地自嘲为“流量作家”,但对“流量”持开放态度。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不可避免地与‘流量’打交道。”刘楚昕认为,这是促进图书行业发展的机遇,“它能让原本不那么知名的作家与作品进入公众视野,也能引导社会回归全民阅读与创作,营造更浓厚的阅读氛围”。

针对当下盛行的碎片化阅读,刘楚昕提出了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以明确的目标引导深度阅读。

“就像我为写论文而阅读时,‘不得不读’的紧迫感反而促使我更专注、更深入。”他表示,这种略带“功利性”的阅读方式,为碎片化时代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路径。

2025-10-26 漓江文学奖得主刘楚昕: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42571.html 1 3 面对人生“泥潭”,要“致良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