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成良田
鄞州五都头山顶,一家“娜姐娜包”包子铺,吸纳15名村民就业,一年销售额200多万元;镇海南街菜场边上,一家国财牛杂店,一天卖出五六百碗牛肉面,“一天吃掉一头牛”……
个体工商户遍布全市各个角落,成为数百万人创业择业首选,也牵动民生冷暖,升腾城市的烟火气,呵护我们的“小确幸”。
近日,宁波召开全市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重点实施五大升级行动,力挺超83万户“小个体”。
“小个体”,大民生
截至9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共有83.34万户,占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58%。其中,制造业领域13.51万户,覆盖制造业31个大类中的22个细分领域。
个体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83万余户个体工商户,犹如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市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宁波的个体工商户户均吸纳就业2.52人,吸纳就业人口200多万,其中,超过100万是农业和农业转移人口。
“小个体”,大能量
一家13平方米的夫妻店,逐步发展为3家连锁店,其中核心店更成功转型升级为有限公司。
回看走过的路,象山如意九九眼镜店老板周青法感慨万千。
近日,周青法作为83万余户个体工商户的代表,在全市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发言。
“创业近40年,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深切体会到,个体工商户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核心,守住诚信经营这条底线,担当共同富裕这份使命。”周青法说。
多年前,周青法从建材行业转行,创办如意九九眼镜店。之后,挑战不少,成长不断。
多次赴上海求教,系统学习验光配镜技术;参加省局组织的专业培训,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紧跟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将经营模式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率先推行七天无理由退货;走进养老院、学校,免费验光配镜……
这一路,周青法不断打磨技术,打响品牌。而今,如意九九眼镜店已获“全国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宁波老字号”等40余项荣誉。
“小个体”有大能量,“小个体”有大情怀,“小个体”有大前途。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活跃度达到85%,发展型占比超过10%,居全省首位,持续经营5年以上的占个体工商户总数的38%。
“我们探索分类培育新路径,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2402户,打造11个聚集发展示范点。”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小个体”,高质量
重要力量,也有短板。
“现在的生意,竞争更大,没那么好做了。”这是一些个体工商户的共同感受。
增长态势放缓、人才吸引较难、业态同质化严重……这些短板问题,仍需加快破解。
千方百计激活“小经济”,释放“大能量”。
宁波将聚焦个体经济发展实际困难和热切期盼,重点实施创业生态“焕活升级”、降本减负“暖心升级”、典型引领“品牌升级”、消费驱动“内需升级”、法治护航“安心升级”等五大行动。
比如,在创业生态方面,建立低成本、零成本创业支持机制,在全市推广“创业保”风险分担保险。支持个体工商户拓展室外经营、延长营业时间,推动“地摊经济”等健康发展。进一步放宽居民服务、家政、电子商务等经营主体场所登记条件,激发个体创业活力。
在降本减负方面,扩大信用贷款规模,加强对制造业个体工商户信贷投放。提供场租纾困,鼓励盘活闲置厂房和工业用地,设立“制造业共富工坊”或小微园区,为合规制造业个体工商户提供场地和租金支持。
在消费驱动上,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围绕文旅、餐饮、零售等打造“烟火经济+数字服务”新生态,定向激活社区市集、个体工坊等场景,支持个体工商户融入零售网络。
……
“更大力度优化政策供给,以更实举措提振个体工商户经营信心,全力推动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好生态、好政策加持,“小个体”的路,必将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