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 院士薛群基: 我们研发的多种特种材料和装备,在面向极地低温环境的船舶与防护领域已形成特色技术储备,未来有望在北极航道运输及相关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极地低温环境模拟实验平台正式通过验收,标志着宁波在极地海洋装备关键材料研究领域已展开系统性布局,并迈出了坚实而富有前瞻性的一步。
牛津大学 博士马丁·米纳赫: “中欧北极快航”成功首航确实是一项非凡的成就。新航线将原有运输时效大幅缩减,还能减少约50%的碳排放。这项令人惊叹的成就,必将重塑全球生产效率和贸易格局。它将深刻改变中国的经贸关系格局。这也再次印证了世界正在经历急剧变革的现实。
宁波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 秘书长李忠明: 从货代角度看,“中欧北极快航”是一招“妙手”,但要成“定式”,先得把“本手”做扎实——多元通道、风控报价、供应链顾问升级;更需“先手”拉欧洲订单回流,让“快闪线”变固定航线,才算真正破局。
海杰航运(香港)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李晓斌: 在“中欧北极快航”基础上,下一步,海杰航运将在冬季非可航窗口期内,加快打造“东欧快航”产品,推出经过苏伊士运河的“海运+铁路”联运产品,实现两个季节航线的联动替代和持续发展。从长期看,我们计划于2026年投入更多的冰区加强型船舶运力,初步实现夏季通航区间的固定航线布置。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宁波分公司客户经理杨达: “中欧北极快航”大幅缩短航程,出口商可同步压缩FOB赊销账期,提前回款、减少坏账,更容易获得信保授信。宁波出口的高附加值、强时效性的货物可小批量高频补货,使企业在欧洲的库存与跌价风险降低,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欧北极快航”航程短,运输效率高。该航线经宁波舟山港至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的直通段只要18天左右(此次航程20天),对比中欧班列的“25天+”、苏伊士运河航线的“40天+”,以及目前因红海危机绕道非洲好望角的航线“50天+”时效,运输效率在国际贸易中极具竞争力。
“中欧北极快航”适合“新三样”商品运输。航线的海况温度非常适合热敏货物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商品运输,有效助力我国“新三样”出口。
“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在全球航线网络上的“最后一块拼图”正式补齐。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到北冰洋,宁波舟山港全面贯通全球主要通航大洋,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