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卢昕炎
北极苔原,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却蕴藏着神奇的魔力。
它如同一个天然的气候调节库,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北极苔原位于自然树线以北,形成时间相对较晚,植被以被子植物为主。这些植物适应了生长季短、年均温低和季节变化极端的环境。中国科研人员曾对北极地区3626种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迁徙历史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多样性在约260万年前显著上升,在约70万年前开始下降,这一变化与北极地质构造演变和古气候波动密切相关。
科学家发现,北极苔原超过一半的“外来移民”来自同一个地方——北美洲西部。而且,这种植物的迁徙并非一时之兴,而是贯穿了整个苔原的演化历史。这表明,在北极与北美洲西部之间,很可能存在一个持久而稳定的“生命廊道”,千百年来持续为这片极寒之地输送绿色的生命。
近年来,北极苔原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变。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2024年北极报告单》,北极苔原已从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碳汇”转变为排放量大于吸收量的“碳源”。
气候变暖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植物生长,从而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但同时导致永久冻土融化,释放出封存其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此外,气候变暖引发的野火频发也进一步加剧碳排放,破坏植被覆盖,加速冻土解冻。
北极苔原这场从“仓库”到“烟囱”的角色反转,是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它的稳定性正被快速打破。它不仅关乎极地本身,更通过全球气候系统,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