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案”入手 解“燃眉之急”

宁波:以检察履职守护经营主体“青山常绿”

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蒋杰)“我们公司因民事侵权案件被某外省法院冻结3个银行账户,未被冻结的电商公司支付宝账户——也是店铺唯一交易账户亦无法使用,严重影响我们正常经营和售后服务,怎么办?”几个月前,慈溪市检察院接到一家企业求助。

经过多方调查和反复沟通,72小时内,该检察院帮助该企业恢复支付宝账户功能的正常使用;6日内,帮助企业解冻资金300余万元。这种快速响应机制,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得到企业方的充分肯定。

“乍看上去,这类案件被冻结资金金额不大、证据结构相对简单,是典型的‘小案’。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类案件恰恰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影响企业员工的工资发放,是‘天大的事’,不能掉以轻心!”宁波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民营企业大市,宁波有各类经营主体上百万家,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近年来,宁波检察机关将“小案不小办”的办案理念从民生案件拓展到所有案件,重点依托宁波市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中心,针对企业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找准堵点痛点,引导涉企矛盾纠纷在法治化轨道上高效解决。

今年5月,海曙区检察院在开展涉企法律监督专项工作中,发现某外省公安机关冻结宁波某企业银行账户45万余元,深入调查得知,是犯罪分子用电信诈骗所得的6万元购买礼品卡并转入该企业账户,该企业确实对该资金系犯罪所得并不知情。在省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某外省检察机关向该省公安机关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6月12日,企业账户解除冻结,恢复正常使用。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今年以来,宁波检察机关深入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联动构建涉企行政执法司法问题“常态发现—闭环解决—预防治理”机制,精准破题、科学解题、有效答题,为企业解冻资金27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以检察履职有力守护各类经营主体“青山常绿”。

不仅如此,市检察机关专门开通146个营商环境投诉监督直通站,就近收集企业投诉、靠前一步提供监督服务,同时建立知识产权“5+N”快响机制,组建“快响”专业办案团队,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

在此基础上,各名专业检察官组团出发,按照“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模式,推进源头治理,对照《民营企业内部贪腐预防指引》,助力15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累计帮助挽回损失8100余万元。

2025-10-10 从“小案”入手 解“燃眉之急”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9559.html 1 3 宁波:以检察履职守护经营主体“青山常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