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戏”到“入戏”!这个小剧场挤满了年轻人

演出现场。(宁波天然舞台供图)

记者 张芯蕊

“第一次尝试小剧场就吃上‘细糠’了!”“超出预期的好看,下一场什么时候?”前天下午,在宁波天然舞台小剧场,沉浸式庭审互动话剧《双重被告》刚刚谢幕,现场的年轻观众便快步涌上舞台,举着手机与演员们合影。

国庆中秋假期,这部带着“港式怪谈”味道的互动话剧,从10月6日到8日一连三天在此连演五场,门票场场售罄、一票难求。放眼剧场,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

庭审室、警局、茶餐厅……记者看见,小剧场内百余平方米的空间,被布置成多个让人心生代入感的小场景。观众按购票选择分流落座,被称为“正义使者区”和“陪审团区”的深度互动区早已坐满了人。观众仿佛不是在看戏,而是“真的走进案件里”。

据了解,话剧《双重被告》由橙镜剧社打造,以上世纪90年代灯红酒绿的“港市”为背景,在繁华表象下铺展了一段暗藏杀机的悬疑故事。

“案件错综复杂,一个反转接一个反转,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相。”一名深度参与剧情的年轻观众告诉记者,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自己对小剧场“上瘾”的重要原因,“所以就算票价比‘观众席’高一些,我也愿意为这样的独特体验埋单”。

沉浸式小剧场一直被认为是线下文化消费的“黑马”。在“沉浸式”概念褪去新鲜感后,越来越多的小剧场将目标瞄准内容的深度——故事是否让观众“想再看一遍,补全遗憾”?体验是否让观众“看完后还在回味角色的命运”?除了娱乐,观众还能带走点什么,一份思考、一段共鸣?

天然舞台运营副总监、入戏·沉浸式多功能剧场项目总监章雪霓认为,沉浸式小剧场往往能够靠多线剧情和互动设计留住人。

事实上,这也是天然舞台小剧场首次“承载”沉浸式互动话剧这种演出形式。

“小剧场虽然有场地限制,但从这次《双重被告》的爆火程度来看,小剧场反而能做到面对面的沉浸感,成本也相对可控,剧社能把更多精力和预算投入到细节、剧情打磨上,这些小细节恰恰成了观众认可的真实感的来源。”宁波天然舞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观众因为在小剧场有过深度互动,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愿意主动分享、自发传播,这种“以小见大”的传播力,也是小剧场在文化消费市场里的独特竞争力。

2025-10-1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9548.html 1 3 从“看戏”到“入戏”!这个小剧场挤满了年轻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