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余建文 文/摄
村里的孩子到镇上读书,要搭乘公交车“走”上30余公里,中途还要上一段高速公路,每天如此往返……这样漫长的上下学交通线,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对宁海长街镇隔洋塘村的孩子来说,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9月中旬,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收到编号为“8260877”的网友反映,称宁海长街镇隔洋塘村是宁海位于象山的一块“飞地”,今年6月,岳井小学撤并入长街镇中心小学,9月起岳井汽渡停运,隔洋塘村学生必须“翻洋越海”,搭乘公交车走高速公路,花40分钟到长街镇上就读,非常不方便。这位网民建议,能否把隔洋塘村学生就近划入象山新桥、定塘两地学校招生区域,为隔洋塘学生读书创造便利?
日前,记者到隔洋塘这一宁海“飞地村”实地查访。
A
去镇上读书,
隔洋塘读书娃“翻洋越海”
位于三门湾的宁海长街镇隔洋塘村,是宁海唯一的海岛村。村庄的北面、东面和南面是象山县的新桥镇、定塘镇,西面是宁海长街镇。
据了解,以前,村里的孩子乘渡轮到对岸的岳井小学读书。今年6月底岳井小学撤并到长街镇中心小学,小学生也要到镇上念书。相对的,路就更远了。
隔洋塘村党支部书记张孝华告诉记者,因为村庄位置太偏,交通出行一直是个大问题。以前村民去长街镇都是搭乘渡船,横穿蟹钳港,再换乘公交车。今年9月1日起,岳井汽渡停运,村民走公路要绕一大圈才能到长街镇,这对去镇上读书的孩子来说,“确实很辛苦”。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汽渡停运,为解决隔洋塘村村民的出行问题,今年8月15日起,宁海公交开通了长街镇至隔洋塘村的客运班车,每天往返8班。
村民杨师傅的女儿小敏(化名)是长街中学学生,今年读初二。小敏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家以务农为生,种了几亩橘子,每年收入不到3万元。因为村子离镇上实在太远,去年女儿读初一时,夫妻俩在镇上租了房子照顾孩子,一年房租要3000多元,这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今年因为要照顾老人,杨师傅夫妇回到村里生活,孩子搭乘公交车到镇上读书,路上要花40分钟时间。
“最让人头痛的是,长街镇到隔洋塘村末班车是下午4时发车,而长街中学学生是要上晚自习的,要到晚上7时多放学。长街中学没有住宿生,我家又没有私家车。”陈女士说,这就意味着女儿要搭车回家,没办法在校上晚托班和晚自习了,长此以往,孩子成绩就会“掉”下来。
无奈之下,陈女士先后向村里、镇里进行了反映。长街镇和宁海县教育部门对陈女士的反映很重视,迅速开展协调工作,最后帮小敏转到就近的象山县新桥学校读书。陈女士说,9月21日,女儿已经去新学校念书了,新桥学校距离隔洋塘村约10公里,早上女儿搭公交车上学,下了夜自修,他们轮流用电动自行车去接,单程所用时间不到20分钟,“这解决了我们一家的大难题”。
从隔洋塘村到长街镇,这条交通线真的如此“漫长”吗?记者依照隔洋塘村至长街镇的公交线路,驾车开了一趟,单程线路长31公里多,耗时35分钟,中途还要上一段石浦疏港高速和甬莞高速,交了8元过路费。
张孝华说,如果不走高速,还有一条沿着蟹钳港的老路可抵达镇上,但是要翻山越岭,开车要近一个半小时,几乎没人走这条路。
B
为了让孩子就近读书,村民各找门路
小敏的情况并非个例。据了解,隔洋塘还有一名新升六年级的小学生,也从长街镇中心小学转到象山县的新桥学校读书。
隔洋塘村是个农业村,人口1500余人,村民的主业是种粮、种果树和养虾,也有一部分人外出做工经商。张孝华告诉记者,因为交通不便,很多隔洋塘村的村民为了孩子的读书问题,早早就“各谋出路”了。据村里初步统计,目前隔洋塘村读小学、初中的学生人数约30名,在长街镇读书的不到10人,有一部分是在临近的象山新桥、定塘两地学校读书,还有一部分跟着父母,在宁海县城甚至县外念书。
村民俞双双有两个孩子,她早就为孩子的读书问题谋划了,现在女儿在象山县定塘中学读初三,儿子在定塘镇中心小学读六年级。“因为去长街镇读书,路实在太远了,我们就托了人,让孩子进定塘的学校念书,与定塘本地的孩子没啥区别。”俞双双说,因为定塘没有开通经过隔洋塘的校车,她早上把两个孩子送去上学,到放学时,先接回儿子,等女儿下晚自习了,再接一趟。“我们夫妇一天要接三趟,是蛮累的,但比起往返长街镇接送,那要好多了。”俞双双说,像她家孩子这样在定塘念书的,村里还有好几个。
不过俞双双也有顾虑,女儿明年要中考了,是读象山的高中,还是回到宁海考试,她还没想好。
C
宁海教育部门:隔洋塘孩子跨县转学,无条件帮助解决
长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几年随着甬莞高速公路的通车,原来的渡船车流、人流日益减少,运营连年亏损,终于在今年8月底,结束了运营生涯。
另一方面,岳井小学这些年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少,到今年6月,除去毕业生,1年级至5年级学生人数只有54人,根据省教育部门的要求,学校被撤并到长街镇中心小学。客观上说,并入镇中心小学,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据记者了解,目前隔洋塘村的孩子,在长街镇中心小学读书的有6人,其中3人的父母在镇上工作或租房居住,另外3人由父母每天接送。而在长街中学读书的,仅有3人,都是在镇上租房居住的。
隔洋塘村的孩子到长街镇上念书,如果不想来回奔波,只有在镇上租房住,因为不论是长街中学还是长街镇中心小学,都未安排住宿。
“岳井小学撤并、汽渡停运,对隔洋塘的读书娃来说,交通的确不方便。”宁海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学生到长街镇读书,要不要安排住宿等,之前教育部门让镇里进行排摸、征求意见,学生和家长都没有提什么要求。
针对杨师傅家孩子的情况,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建东表示,教育部门要求长街镇再做一次排摸,只要隔洋塘的家长提出来,孩子想去象山定塘、新桥那边读书的,宁海教育局与象山教育局、相关学校已对接好,小学对小学,初中对初中,“无条件帮助解决”。
D
“飞地村”孩子跨县读书,
能否建立制度性“通道”?
在采访中,隔洋塘村村干部提出,因为村庄地理位置特殊,想去邻近的象山学校念书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几个。
“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村民大都不知道怎么办手续,往往要托人找关系。”张孝华说,如果宁海、象山两边能建立正式的对接制度,那就更好了。
记者也联系了象山县新桥学校、定塘镇中心小学的相关老师,他们也表达了建立转学制度的想法。定塘镇中心小学应甬富校长说,现在宁海隔洋塘的学生如果到定塘念书,可按照县外人员随迁子女的政策执行,进公立小学念书是“没啥门槛”。鉴于隔洋塘的特殊情况,该村学生跨县读书,如果两地能出台规范性的文件,对学校来说,接收就更顺畅,也更“阳光”。
不过,孩子跨地域读书,还是与本地生源有一点区别。象山县教育局基教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异地学生在象山初中连续读满三年,可以与象山的学生一样参加中考,但如果是中途转学进来的,未连续读满三年,中考招生就会有些限制。
长街镇中心小学负责人建议,隔洋塘村的孩子如果到象山念书,家长要早做打算,最好是小学、初中连贯地读下去。毕竟,宁海和象山两地的教育条件有所不同,家长可在秉持自愿原则下,对各方面进行权衡。
宁海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宁海、象山两地教育部门的领导已沟通好,隔洋塘学生愿意到象山读书,拿着户口本就可办,“不设任何前置条件”。
眼下,隔洋塘孩子跨县读书,手续上还是针对个体,“特事特办”。两地能否建立制度性“通道”?宁海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有这个想法,针对隔洋塘村的特殊情况,看看能否与象山方面一起出台正式文件,就隔洋塘学生跨县读书问题,有一个全面、规范的章程。两地接下来还要协商。有了正式文件,隔洋塘村的老百姓看得明白,也就更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