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研发的特种材料有望为极地航船披上“铠甲”

极地低温环境模拟实验平台冰力冲击实验舱。 (成良田 黄莎莎 摄)

记 者 成良田

通讯员 黄莎莎

中欧北极快航的开通,让科研人员备受鼓舞。

“我们研发的多项特种材料和装备,在面向极地低温环境的船舶与防护领域已形成特色技术储备,未来有望在北极航道运输及相关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蓝席建说。

在严酷的冰雪世界,零下50℃的超低温会让材料结构发生异变。“普通的钢铁,也会变得像蛋壳一样脆弱。”有专家指出。

不止超低温,极地海域中,风雪、盐雾、风沙、海冰、紫外线等多种环境因素耦合,共同构成了对材料性能的极端考验。

极端环境需要特殊材料。

蓝席建表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特种功能涂层,主要为船舶在极地低温、海冰等严酷环境下航行提供表面保护。“目前已用在‘雪龙2’号,并通过了实海考核验证。”蓝席建解释道,破冰船割开冰层后,浮冰会在水面涌动,锋利的冰块挤压、撞击、摩擦着船体,极易造成船体损伤。海面上的水雾还会在船体上形成厚厚的冰层,成为行船的沉重负担。

该所研发的特种功能涂层包括两类:一类是破冰防冰涂层,专门为应对极地环境研发,旨在减少或防止船体表面结冰,保障航行安全与操作顺畅;另一类是防腐防污涂层,针对高盐、高湿的极地海洋环境,保护船体结构,延长船舶使用寿命。

自2019年起,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破冰涂层在北方某基地持续开展户外验证。2024年该涂层首次在“雪龙2”号破冰船上开展示范涂装。在“雪龙2”号顺利完成航行任务后检查发现,涂层主体保持完好,经受住了实海“大考”。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该所极地低温环境模拟实验平台正式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集多因子环境模拟实验舱、冰力冲击实验舱、低温力学原位表征实验舱、低温盐雾试验箱、低温砂尘试验箱、高低温力学试验机六大子系统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该平台能够在零下70℃的极地低温条件下,模拟风、雪、冰、霜、冻雨、紫外线、阳光等多种环境因素,并实现对材料在近服役状态下的快速表征。

“这标志着宁波在极地海洋装备关键材料研究领域已展开系统性布局,并且迈出了坚实而富有前瞻性的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评价。

记者注意到,宁波还具备建造适用于极地环境特种船舶的能力。就在9月下旬,由宁波博大船业有限公司承建的浙江省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甬利”号在象山石浦港顺利下水。

该船长近140米、型宽24米、吃水8.7米、载重1.58万吨,可实现连续泵吸式捕捞及捕捞初加工一体化功能,投用后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南极作业水域的捕捞加工能力。

2025-10-0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8623.html 1 3 宁波研发的特种材料有望为极地航船披上“铠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