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城,丹心永照

抗日战争时期李敏用过的笔和教科书。 (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服务中心藏)

黄敏 倪磊 黄银凤 /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宁波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昔日国难时刻,宁波军民不畏强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坚忍不拔的民族气节和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争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华民族抗战史增添了光辉一页。英雄之城宁波,忠烈辈出,碧血丹心,永照山河。

1

星火汇聚,

照亮革命征程

1921年,中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无产阶级如雨后春笋般勃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迅速传播。凭借毗邻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地缘优势,宁波成为较早出现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组织的地区。1925年二三月间,根据中共四大关于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组织的决定精神,中共宁波支部成立,由周天僇、许汉城、杨眉山、谢传茂、石德濂5名党员组成,周天僇任书记。支部机关设在城区月湖西醋务桥启明女中内。

刚刚诞生的党组织,很快就成为宁波人民革命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至1927年4月初,中共宁波地委已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有党员1200余名,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2%。

宁波党组织的迅猛发展,引起国民党右派的极度恐慌,宁波成为最早遭到反共“清党”的地区之一。从1927年11月至1932年4月,宁波市(县)委机关先后6次遭到破坏,5次重建。这一时期在浙江牺牲的8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中,王家谟、张秋人、卓兰芳、徐英、龙大道都是从宁波走出去或在宁波工作过的同志。至暗时刻,宁波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没有被敌人的凶残吓倒,点点星火,汇聚成炬,继续照亮革命征程。1937年,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成立,中断5年的宁波党组织又得到重建并发展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宁波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组织各界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浙东区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4年之久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19个解放区之一,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战略支点。宁波抗日英烈前赴后继,以铮铮铁骨捍卫家园,奏响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2

陈洪:抗战时期宁波牺牲的最高将领

陈洪,1906年6月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陈镇,1924年春,他考入位于宁波的浙江省立第四中学读书,积极投入爱国青年学生运动。因出色的组织才能,陈洪被推举为中学生代表,参加了宁波地下党领导的宁波各校学生联合会,成为学生运动中最活跃的骨干。

1925年,“五卅惨案”的消息传至甬城,陈洪怀着满腔的愤怒带领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1925年8月,陈洪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1月,宁波地委成立。同年5月,陈洪出任地委委员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经过扎实、细致的组织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就在全市建立了70多个工会,并成立了宁波总工会,为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反对压迫的斗争作出重要贡献。

1927年初,陈洪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先后在上海、苏南等地区开展革命斗争。1943年春,陈洪受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派遣,渡海南下,重返浙东大地,肩负起中共四明地委书记之重任。

当时,四明地区敌情复杂,根据地创建不久,日军一再对根据地抗日武装进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不顾共产党“团结抗日,冀挽危局”的呼吁,调兵遣将围剿浙东抗日根据地,悍然发动武装进攻,浙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艰难时期。陈洪临危受命,积极组建后方行动委员会,坚定不移地完成上级指派的任务,亲临一线做好民运工作。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陈洪本人视力欠佳、体质虚弱,但他始终与同志们同甘共苦,从不考虑自己的安危。1943年11月26日,陈洪率部向姚南转移途中,经过紫龙庙时,遭遇国民党挺进第四纵队田岫山部,战斗随即打响。硝烟弥漫,炮声轰鸣,陈洪毫不畏惧,带领指战员们奋起反击,浴血冲锋,经过激烈交战,终于击退了敌人。然而陈洪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是抗战时期宁波牺牲的最高将领。

3

李长来:“一门两烈士,全家十党员”

李长来,原名侠民,1911年生于宁波镇海大碶镇横河(今属宁波市北仑区)小李家书香门第的大家庭,兄弟姐妹七个,他排行第二。早年就读于宁波效实中学,后到上海光华大学附中求学。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主持公德小学校务的李长来以该校为据点,以师生为骨干,团结吸收知识青年和进步人士,成立了横河乡抗日救亡工作团。工作团下设的海鹰剧团和海燕歌咏团,巡回到各乡村演出抗日剧目。李长来在学校的历史、地理课中,增加了近百年来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关心民众疾苦,开展社会服务。

1938年元旦,李长来携五弟李健民奔赴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在那里,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李长来奉命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在与镇海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成立了中共横河李氏家庭支部,先后将六弟李倜民、七弟李俍民、八妹李偀民、妻子董桂香及李健民的妻子冯和兰等人发展为党员。经上级党组织同意,李长来加入国民党镇海县政府的文教宣传机构,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动员和团结各阶层民众,轰轰烈烈地推进抗日救亡运动。

1941年6月,李长来奉命打入国民党镇海县政府江北办事处,任副主任兼庄市区区长,他还在办事处内部建立了中共支部,并任支部书记。次年7月,李长来与他人合作共同创办凤湖中学,在校内秘密建立党支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为党培养了一批优秀干部。李长来像革命的火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指引力。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青年和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跟着他向革命的道路前进。

1943年2月20日,李长来率部进入柴桥开辟镇海江南新区,遭定海国民兵团预谋的优势兵力包围,在突围中牺牲,年仅32岁。噩耗传回家中,其父悲痛不已,但仍然坚定地相信革命必将胜利。他含泪说:“我还有好几个子女,可以继续奉献给革命。”正是深明大义的父亲,才养育了英雄无畏的子女。1947年,李长来的弟媳冯和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英勇牺牲。李家儿女自李长来以下,个个参加了革命,“一门两烈士,全家十党员”的革命精神与光辉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

4

李敏:抗战时期浙东最年轻的女区委书记

李敏,原名李雅琴。1923年12月出生,宁波镇海小港乡青峙李隘村(今属宁波市北仑区)人。幼年随父母到上海,12岁时在日本人开的纱厂当童工。她每天工作12小时,还经常遭到日本工头的打骂。苦难的童工生活,让李敏铭记了深重的阶级仇、民族恨,也铸就了她坚强刚毅的性格。

1942年7月,经党组织介绍,李敏参加了鄞县梅园乡举办的鄞西小学教师暑期训练班,学习哲学基础知识、政治常识、民运工作、游击战术等课程。同年8月,李敏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派到鄞西樟水区启明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抗日斗争。李敏向学生讲述抗日故事,以歌声激励民族斗志,用文字宣扬革命真理,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

1943年春,年仅20岁的李敏担任了中共樟水区委书记,成为当时浙东四明山区最年轻的区委书记。她奔走在樟水两岸,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秘密发展武装力量,积极建立并扩大党的组织。这年秋天,国民党顽固派向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为了充实新区斗争力量,李敏被调任中共鄞江区委书记,带领武装小分队就地坚持斗争。她秘密组织自卫队、农协会、妇女会等,并以猎户为骨干组成区小队,多次捣毁国民党设立的税卡和情报站。

1944年2月21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偷袭鄞江后隆,李敏不幸被捕。敌人用尽一切伎俩,也没能从她身上得到任何口供。敌人把她绑在木桩上,威逼她说出全区有多少共产党员、多少抗日武装。李敏宁死不屈,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恼羞成怒的敌人连刺27刀,残忍地将李敏杀害。

1944年4月20日,《新浙东报》上发表了悼念李敏烈士的诗歌。“李敏,你的牺牲,像闪电一样,闪击着每个人的心……你宁死不屈,用你最后的一口气,喊出:‘中华民族解放!’然后,镇静地、悲壮地闭上了眼……” 人们纷纷传颂着李敏的英勇事迹。

英雄无悔,许党报国。全面内战爆发后,四明地区逐步发展成为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的重要区域。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宁波党组织的领导下,为浙东地区乃至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百年奋斗史,宁波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不断书写着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篇章。

近日,“四明丹心——抗日战争中的宁波记忆”特展在宁波帮博物馆持续展出。展览系统回顾了宁波抗战历史,彰显了宁波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家国情怀与英雄气概。愿更多的市民能走进展览,铭记抗战英烈的革命精神,传承“英雄之城”的红色根脉,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激扬奋发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时代力量。

(照片由宁波博物院提供)

2025-09-2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8326.html 1 3 英雄之城,丹心永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