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禋祀”与为官担当

缪金星

走乡间古道,看新农村变迁。来到象山西周镇一片篁竹中,此处有儒雅洋村,风景殊异,民风敦实,为省历史文化名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早已成为网红打卡之地。儒雅洋村原名树下洋,洋之本意为广大而盛多,树下洋背靠群山,是为绿荫翳下的一片平地,于阳光雨露下生出根芽藤蔓,各色作物,葱郁可爱。村民世代耕读传家,诗书相伴。我想,有如此民风乡情,就不说是雅,人也必以为雅,又何必多此一举,要将“树下洋”改作“儒雅洋”。

儒雅洋乃千年古村,聚集了众多姓族,而成名乡邑者,唯何氏为最。百余年来,何姓人建宗祠、修宗谱、办村塾,俨然望族气象。至今何氏祠堂存有民国十八年八月行政院长谭延闿来村里时留下的匾额——儒雅堂。两侧又各配匾额,其中一块是“二山禋祀”。

话说乾隆年间,福建人何升莅任象山知县,与儒雅洋村何氏先世何文中交好,因同姓何,遂书赠祠额“二山禋祀”高悬。禋祀,古代最高祭礼类型。所谓“二山”者,是说我何升乃象山一山,你何文中为儒雅洋村一山,其意甚谑。

好在以前为官一方,尚且要求造福一方,胆敢自称一山,甚至以“父母官”自居,也可算作古代官员的一种标识。《礼记·大学》中说:“《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发扬,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杜绝,这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做的。《孟子·梁惠王上》也有相同表述:“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之父母也?”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避免不了如同率领野兽来吃人的结局,又怎能算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由儒雅洋村的“二山禋祀”话题,想到了今日为官之格调、胸怀与担当。或有人说,做官亦即做人,先要学会低调做人,再学会低调做官。乍一听似乎还挺有道理的,但细想一下,做人与做官,关键在于彼此要求不一样。做人可以低调,只要不影响到别人,不违反国法,满足于一日三餐,甚至隐逸于山峦村野,都未尝不可。做官不光要洁身自好,还得有担当作为,守正创新;还得为民请命,无私奉献;还得疾恶如仇,弘扬正气。故官员的所谓低调,难免有低调保官、低调混官之嫌了。当下机关作风弊端中,便有患得患失、拈轻怕重者,在其位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有能力不足、本领恐慌者,遇事推诿,丢锅甩锅;有圆滑世故、一团和气充当“老好人”者,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态度不清晰,言行不果断。

昔时亦即今时,昔时敢称一山,倘若是称霸一方,做黑靠山,此类恶山必遭铲除。唯有身正影清,挺膺担当,则有何不可?针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诚然,要将党员干部的敢于担当,勇于先行,作为一种政治要求,形成社会氛围。有副对子写得好,“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为人民服务是公职人员的基本要求,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时代需要,将老百姓的冷暖置于心头,不忘为谁担当的初心,便不自称为“山”,老百姓必也视其为“山”了。

2025-09-2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7639.html 1 3 “二山禋祀”与为官担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