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佳辉 通讯员杨佳仪)昨日,2025“甬兴沃土·共筑未来”农业农村领域院士专家宁波行圆满收官。作为2025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景权、赵春江、陈剑平、刘少军、张绍铃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方真等顶尖专家,覆盖种植业、渔业、智慧农业及绿色能源等领域。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由6位中外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农业企业和科研平台。院士专家通过“一对一”把脉问诊,开展技术指导与产业对话,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宁波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高端智力支撑。
智慧农业成为多位院士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带来革命性变化。”赵春江院士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报告中说。这一观点在喻景权院士的实地调研中得到印证——在宁波市战略性蔬菜保供基地(西坞片),智能玻璃温室内的无人运输车沿固定线路精准运送种苗,环境由大数据中心实时调控;在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姜山育种基地,各类蔬菜瓜果种子在智能系统营造的优化环境里茁壮成长。这些场景表明,现代农业正逐步摆脱“看天吃饭”的传统困境。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靠“赛先生”(即Science,意为科学)。
种业创新是另一个高频词。在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张绍铃院士深入解析分子育种技术,并为优质、早熟、抗病新品种及抗性砧木的未来选育指明方向;刘少军院士以一份《鱼类良种良养良销》主旨报告,从渔业角度阐述良种选育的重要性。院士们不约而同地指出,种业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引擎。
绿色转型同样引发深度探讨。方真院士日前前往宁波能源集团明州热电有限公司和浙江德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就生物质能源与传统能源系统的协同融合、聚乳酸材料市场应用前景等议题进行交流。他说:“农业与新能源产业具有跨界融合的潜力,这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此次活动不仅带来前沿技术指导,更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一位参与活动的农创客说:“院士们给我们带来了前沿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打开了发展思路。”
“我们将持续放大院士专家宁波行的溢出效应,以‘智’赋能,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度耦合。”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