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水
总体来说,最近上映的《捕风追影》依然是港片中“猫鼠游戏”的常见架构。隐匿多年的顶级犯罪分子“影子”傅隆生携几个义子,在警方“天眼”系统下劫走巨额资金,并凭借超强的反侦察能力和近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魔术般丝滑变装技巧,在作案后全身而退。警方无奈,只好请来老派跟踪专家黄德忠重出江湖,希望借这位神级警界前辈的能力擒获“影子”,将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这样的题材,谈不上新颖。但《捕风追影》的看点确实不在情节,而在演员,在于已达古稀之龄的成龙和早过花甲之年的梁家辉身上。古人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么两位年龄加起来已经138岁的影坛大佬真的风采不减当年、身手不逊昔日,能够联袂担纲起这样一部有着密集打斗戏份,同时又极其考验演技的电影吗?也许他们无法全面掌控整部电影的品质,但这两位是否仍有能力让走进影院的观众在追溯情怀之外,看到港片飒爽凌厉的绚烂荣光呢?我在观影前是不乏担忧的。
香港动作片讲究什么?独特而极具实战观赏性的动作设计;融有传统武术风格的现代电影剪辑技巧;视觉冲击力爆棚、紧凑连贯紧张的画面特色。到了成龙这里,他参与拍摄的动作片,往往还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以及他亲力亲为的高危炫酷动作。譬如《捕风追影》里,成龙并没有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就撇除掉打斗戏——虽然片中还有此沙这样面容俊朗、眼神凌厉的年轻演员可以负责打戏。但成龙不仅自己打,还拳拳到肉,一副老骥伏枥的筋骨。
和成龙演对手戏的则是以演“文戏”见长的梁家辉,这就非常吸引观众了。接近尾声部分那场两个老戏骨之间针尖对麦芒的快餐店内打戏,完全看得出是为了适合演员年龄和角色个性而经过精心设计的,既再现了原汁原味的成龙特色,又将“影子”这个高智商罪犯的武力值高度拉升。两人可谓势均力敌,让观众看得过瘾。梁家辉看来非常珍惜他这个年纪仍能挑大梁做主角的机会,所以一方面他用炉火纯青的演技完成文戏:片中的“三人饭局”,堪比京剧《沙家浜》中各怀心思的“智斗”,演员眼角眉梢都是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的微表情。另一方面,武戏部分他与成龙相互搏杀,一个坚毅,一个狠恶,看得我龇牙咧嘴,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疼痛。不得不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诚意满满,无比敬业。
优质的港片还能塑造出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这次,几位主演的表现都不俗。优中选优,还得是梁家辉饰演的傅隆生,给观众“惊才绝艳”的感觉——梁家辉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仿佛都有演技。其实这个角色属于那种:初看很好演,细思不好演,一到镜头前,简直没法演的类型。因为这是个狠辣至极,无法用常规思维去理解的疯批型罪犯,凶残且阴戾。幸而梁家辉演来,出神入化,演到了一种让观众从难以理解他,到终于慢慢想明白了他所有诡异行为背后真实驱动力来源的程度。
剧情上,该片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故事内容不复杂,但这种“不复杂”蕴含有深度和内涵:越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查案追凶越会依赖于新的设备和工具。古早按图索骥的技巧,纯人工的逻辑推测会被很多高新智能工具分析所替代。然而《捕风追影》中,此类观念碰壁了。再怎么全方位布控,笼罩式覆盖,高精尖设备齐集……在傅隆生犯罪团伙那儿好像都是失灵的、无用的。最后能与之抗衡的恰恰是早已被年轻警员们弃若敝屣,却是被黄德忠这类老警察奉为致命杀手锏的人力跟踪。为什么《捕风追影》强调这种“复古”探案法呢?因为在这部“双雄”模式的电影里,和黄德忠对标的傅隆生恰恰也是一个极其老派的犯罪分子。他根本不懂什么网络跟踪、密码解锁、数据下载等。他只知道把劫来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并且绝对不能让警方拍到自己的正脸。
有意思的是:如果说警局这里还比较谦逊,愿意恭敬有礼地由黄德忠按照他的思路办案的话,那么在傅隆生团伙内,自以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那些“义子”们,已对“老爹”的那套感到不服气了。所以他们要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的“影子”。可剧中有句台词:没有了傅隆生的指挥,他们不要说摆脱跟踪了,简直就像没头苍蝇一样。
总体来说,《捕风追影》给了观众一种黄金年代里港片蓬勃鼎盛的感觉,也让那些觉得香港犯罪题材电影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影迷重新生出了对港片未来良性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