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佳丽 通讯员李小蒙 郭大招)前天上午,一批来自英国的25.7吨再生铜原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完成快速放射性检测和机检查验后,运抵江北区金田铜业厂区内的查验场地,宁波海关关员随即完成目的地检验,现场予以放行。这批货物从卸船到投入企业生产,仅用时20个小时,这标志着全国首个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差异化检验监管试点在宁波成功落地。
在新模式下,优质的再生金属原料在码头无需开箱,在机检和放射性检验合格后,就可以直接运到企业查验场地开箱查验。
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金属产业集聚地,对进口再生金属原料需求尤为旺盛,光是金田铜业年进口再生铜及铜合金原料就超过30万吨。
为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宁波海关通过构建风险研判模型,系统分析进口再生金属原料各环节风险特征,全程追溯运输船舶航行轨迹,将监管链条前伸至源头管控,后延至加工利用。
金田铜业进出口部负责人姜惠乐说,新模式极大缩短了通关时间,预计每年可帮助企业实现降本近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