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近日,《慈善的力量——浙江慈善案例汇编》在第八届浙江慈善大会上发布,该汇编选登了部分市、县(市、区)典型慈善发展经验做法。其中,常山《“千户万灯”跨越山海暖长夜》作为典型案例入选。
作为一个诞生于浙江慈溪的公益品牌,这些年,“千户万灯”在“时代楷模”钱海军及众多志愿者的推动下,跨越山海,足迹覆盖浙江、西藏、贵州、吉林、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和自治区,点亮了一盏盏电灯,温暖了一个个心房。
那么“千户万灯”的炬火为什么能够跨越山海而不熄,并且在“引燃”其他省市的过程中非但没有出现排斥反应,还很好地扎下根来呢?原因有多重,其中,深入的调研保证了服务对象的精准。“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时代楷模”钱海军及其所在志愿服务团队一贯坚持的原则。每一个地方的“千户万灯”正式启动之前,钱海军和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都会根据地方民政部门、残联提供的名单进行深入走访,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聊,了解困难残疾人群体的用电情况,从而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同时,贴心的服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一个项目、一个品牌如果只凭一腔热血去做,是很难长久的。想要让所做的事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形成规范。“千户万灯”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统一采购调配施工材料,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确保线路改造精准、照明设施安全可靠。而且,志愿者努力做到使用者的安全与方便两者兼顾,走线时不生搬硬套,而是结合困难残疾人群体的实际需求“一户一策”私人定制。真正的服务,从来就不是扯几根电线、安几盏电灯,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解决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问题。当标准化的作业与人性化的服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时,涌动心间的暖意,来自人和人之间的诚善、帮扶,也来自爱和感动。
“千户万灯”带来的光和暖还延续至照明线路改造之后。为了让项目、品牌兼具实效性和长效性,每一次改造都设有“回访”环节,并通过建立长期运维服务体系,写好室内照明线路改造的“后半篇文章”。志愿者们还总是主动征集困难残疾人群体的微心愿,尽己所能帮他们实现,让“千户万灯”的光照进更多人的心里,也成就了这一品牌超强的续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