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聪
不知不觉间,“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你我的生活。
作为已走过十五载的行业盛会,智博会始终与科技浪潮同频共振:它不仅亲历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与发展,更以见证者与推动者的双重身份,深度参与“人工智能+”的生态构建。
当前,国务院推动的“人工智能+”行动,正掀起一波更为强劲的技术浪潮。当AI创新成果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的生活还将迎来哪些深刻变化?在本届智博会上,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人工智能“越来越懂你”
随着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开发开放,各行各业好似开启了一场“寻宝游戏”。
在本届智博会的专访中,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全程佩戴的就是企业自己生产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
采访中,“Rokid Glasses”不仅能够为向文杰提供实时翻译的书面文字,还能在对话过程中识别并翻译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实现无障碍跨语种沟通。
“除了翻译功能外,它还内置提词器功能。在手机端勾选提词器功能后,它可根据用户的阅读内容自动滚动。”向文杰还介绍了他们企业的另一款AR产品——“Rokid AR Studio”。
戴上这款AR眼镜后,你的眼前就能立刻浮现出卡通造型的孙悟空。你伸出手接过孙悟空的毫毛,连续说“变大”,由毫毛变出来的金箍棒便会随之增大。
目前,灵伴科技已与国内超200个博物馆、科技馆达成合作,让这款AR眼镜用于文物复原和历史情景再现。
“你好,通通。我想看看小朋友跳舞的视频。”在中国联通展区,一名年轻妈妈对着一款设备说,不到一秒,大屏幕立即推送出热门舞蹈课程。
这款叫“智家通通”的AI助手,不仅能识别语音指令,更能在健身、教育、娱乐、安防、办公等场景中自主调度系统资源,根据语义判断智能响应需求。
通俗点说,它不像传统的只能“执行命令”的语音设备,而是能像人一样“理解并处理问题”。它集语音识别、内容聚合、设备联动、动作识别等于一体,已成为家庭中的“多面手”。
在儿童教育方面,它能够对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用语音唤出课程资料,支持边看边问;在娱乐方面,内置的强劲算力让它可以实现秒速加载畅玩3A大作;在健身方面,它不仅拥有庞大的内容库,健身课程一应俱全,而且可以通过AI捕捉用户的动作姿态,给用户提供调整建议;在家庭安全方面,它可以联动摄像头、门铃等设备,实现远程看家、异常告警等功能。
“过去我们搞‘互联网+’,是把信息连接起来。现在的‘人工智能+’,是要让机器会思考、能决策、助创造。”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人工智能这条新赛道,产品的持续迭代将让你的手机、汽车、家电变得“越来越懂你”。
也许就在不久的未来,AI将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你的贴心生活助手。
加速走向生产生活
当你对着屏幕描述症状,摄像头就能记录你的面色和舌苔情况;手指轻触脉诊仪,系统便能识别你的脉象;仅需10秒,你就能看到一份自动生成的健康报告,不仅分析症状根源,还贴心推荐“药食同源”的养生方案……这些AI问诊的画面,已出现在九为健康的展厅内。
“基于大模型打造的AI智能体,我们让更多的中医拥有了数字分身。”在九为健康企划经理刘轲看来,未来“人工智能+医疗”的想象空间很大。
比如,中医主张“喝枸杞水补气血”,究竟是枸杞中的哪些成分进入人体、作用于哪些靶点、改善哪些症状?这些原本模糊的概念,都能通过AI大模型变得更加清晰。同时,AI还能计算出针对不同患者的用药剂量,辅助医生开具处方。
在守护特殊人群的健康方面,通过智能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和非接触式监测技术,AI可以实时感知独居老人的活动状态和生命体征,一旦发生意外,系统会立即报警;对于慢性病患者,AI也能驱动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连接家用智能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持续监测和个性化管理,实现了医院服务的无缝延伸。
“人工智能发展的两大趋势很明显。”智加科技总经理施寅杰说,一是从“千人一面”走向“一人千面”,基于用户偏好实现个性化定制;二是AI正升级为“智能伙伴”,能主动建议、参与决策、持续进化,“越来越懂你”。
基于此,智加科技开发的智能学习产品,正围绕“一生一策”,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布置作业,在华东师范大学宁波艺术实验学校进行试点。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让优秀生更优秀、让普通生不普通。”施寅杰说,未来的教育方式,一定会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
比如,基于大数据挖掘教育教学规律,助力教师与人工智能“共存、共教、共学”,通过人机协同优势互补,保障教研更加精准高效。
“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未来潜力无限,但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将复杂的技术‘封装’为易上手的‘产品’,降低应用门槛,推动人工智能更快地走向生产生活。”施寅杰说,这是跑在前沿的“追光者”需要做的事,也是未来AI高质量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