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合 通讯员王玮 黄慧彬)“去年在宁大国际处老师的提议下,我们联合云创小镇推出了‘CityWalk’城市漫步活动,反响很好。今年我们正在筹备‘撸铁疯抢节’,以运动为纽带,让国际友人更快融入社区……”
9月恰逢“开学季”。不久前,江北区孔浦街道文竹社区联动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校区”和云创小镇“园区”,为新学期来甬留学的外籍学生找到破解“人生地不熟”问题的解法。
小小社区,却是个“迷你地球村”。地处北高教园区的文竹社区,毗邻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聚集了来自98个国家的1100多名留学生和200多名外籍教师。
如何让这些跨越山海、奔甬而来的“异乡人”,尽快融入新环境?近年来,孔浦街道文竹社区党总支以“服务创优+治理赋能+文化融情”为路径,以“竹韵心桥·世界邻里”为目标,积极打造国际人才社区新模式。
走进文竹社区,公共场所双语标识处处可见。这里的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双语服务窗口,提供网格员随时响应的“连心卡”,首创外国人签证延长“线上办”模式,优化涉外便捷服务,同时整合云创青年小镇及高校资源,为外籍创业者提供从政策咨询到落地代办的全方位支持。
去年5月,刚搬进社区的摩洛哥小伙哈桑陷入租房合同纠纷,因语言不通,与房东迟迟协商不下。通过“连心卡”上的联系电话,哈桑联系到了双语网格员小李。不多久,棘手的问题快速得到化解。
“我们社区不仅有‘硬服务’,还有‘软治理’。”社区负责人余建海介绍,社区有个“Mini联合国”议事角,每月都有来自17国的青年“治理合伙人”齐聚于此,围绕车棚智能充电、河道护栏加装等民生议题献智献策。截至目前,已有10余项建议从纸面落地成景。
社区治理,多元参与;关怀温暖,双向奔赴。
来自印度的Sam学包粽子时手法生疏,是社区党员王阿姨手把手教他折叶、裹米、系绳。活动结束后,他主动提出,要教大家跳印度舞。不久后的社区国际文化节上,Sam身着印度传统服饰,以热情的舞步惊艳全场。
在社区禄福咖啡馆,留学生会定期带来“骑手暖心课堂”,耐心带着外卖骑手模拟练习送餐场景、练习“Your order,please”等实用英语。“以前见到外籍顾客就心里发怵,现在能简单交流了!”骑手蒋师傅笑着说。
余建海表示,社区将继续发挥社区大党建统筹作用,用有支持的机制、有温度的服务、有融情的文化,把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需求多元的国际社区,变成中外居民心安神定、情有所归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