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孙维国

今年9月5日是第10个“中华慈善日”,今年9月是新修订的《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实施后的首个宁波慈善月。连日来,全市各地纷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主题活动,人们以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在甬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慈善热潮(9月7日《宁波日报》)。

慈善听上去是一个很“高大”的词。很多人一听到慈善,便联想到捐款、义演、基金会,好像慈善离自己很远。其实,慈善可以很小很小,小到一份爱心午餐、一次义诊、一句温暖的问候。

当我们看到义工给外卖小哥送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当老人因为一次义务理发露出笑容,当孩子因为“微心愿”的实现而雀跃,这些场景提醒我们:慈善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真正触碰到人的需要,再微小的言行举止都是善行。

慈善需要走进生活,首先要“接地气”。并不是人人都能拿出大额资金去捐助,但每个人都能贡献一份力:会修电器的人可以帮忙义修,会唱歌跳舞的人可以去养老院表演,甚至只是腾出一点时间陪伴,就已经是一种慈善。

慈善需要“常态化”。一个月的慈善活动,能点燃热情,但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热情延续下去。社区里的慈善商店、义工服务站,正是让慈善在日常里有“落脚点”的尝试。只要我们愿意,就能让“慈善日”变成“慈善每一天”。

更深一步,慈善还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塑造。一个社会越文明,就越不会让弱者独自面对生活的难题。制度提供保障,而慈善补足温度。慈善让人们相信:在冷漠和压力之外,总有人愿意伸出手;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间,总有一份人情的温暖。

慈善是一切善行的总和,也是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慈善不是要求“一个人做多少”,而是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伸出援助之手,添上一份温情。社会的温度,往往取决于最微小的善意。当慈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每一个角落都不会被遗忘,每一颗心都不会被冷落。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2025-09-0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4551.html 1 3 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