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领恐慌”到“独当一面” 江北孔浦育才有实招

撰文 王佳辉 黄慧彬

8点半,处理网格日常事务;9点,筹划“双减”公益课堂活动;下午2点,撰写社工日记……近日,笔者翻看江北区孔浦街道文竹社区“90后”工作人员李圣杰的日程表,很难将他如今高效有序的工作状态,与3年前那个自嘲“两眼一抹黑”的新手联系起来。

“刚毕业来到基层时,我对网格化管理、未来社区创建这些‘行话’一窍不通,空有一腔热情却无处着手。”回想起初到社区工作的场景,李圣杰记忆犹新。

如何快速融入并胜任基层工作?孔浦街道探索的“导师帮带制”为他指明了方向。“我想跟着您学东西!”一句朴实的请求,让李圣杰与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建海结为“师徒”。在余建海的悉心指导下,李圣杰深度参与了社区品牌创建项目,并承担起项目展演的重任。

“那段时间我几乎‘泡’在师父办公室里,一起为社区精准画像,反复打磨演示文稿到深夜,就是想把社区品牌讲深、讲透。”李圣杰回忆道。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他不仅在街道“一社一品”项目展演中摘得金奖,更在“宁波社工宣传周”主题活动中,成功推动社区品牌入围宁波市优秀社区分类治理品牌。

在孔浦街道,像李圣杰这样满怀热情却缺乏经验的“90后”年轻干部有40余名。为破解“本领恐慌”,自2024年起,街道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让经验丰富的“老基层”手把手传授经验,带领年轻干部快速熟悉业务、融入团队、参与重点工作。“年轻干部普遍反映,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了。”孔浦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导师帮带基础上,孔浦街道今年进一步升级培养体系,推出“小浦菁英”培养计划,打造了五大能力提升平台——“学习加油站”“青干对话场”“新声代讲堂”“青春趣联盟”“宣讲特训营”,以全方位提升青年干部的综合素养。

“入职时,街道的信息材料‘格子班’为我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现在的‘学习加油站’课程更丰富了,公文写作、摄影摄像等样样俱全。”已在街道工作3年的“90后”选调生李存尧说。

在全方位的培育下,李存尧成长迅速,如今已成为街道团工委书记,而新的困惑也随之而来。“熟悉工作后,我又对如何创新做好青年服务感到无从下手。”李存尧坦言。

从事基层工作一段时间后,寻求突破创新的“成长的烦恼”,在青年干部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对此,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把脉问诊”,召开青年干部座谈会,面对面倾听心声。

座谈会为李存尧打开了思路:“既要干好工作,也要加强交流、丰富生活,组织运动社团是个好载体!”他牵头成立了多个运动社团,定期开展文体活动,显著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同时,他还积极整合街道“党建+群团+社会”资源,创办“孔浦青年夜校”,邀请业界大咖担任讲师,开设短视频制作、日语等20余门实用课程,惠及辖区近300名青年。

如今,孔浦街道的青春力量正日益活跃在基层一线。这背后,一套“导师引路+平台赋能+精准滴灌”的“组合拳”,正助力他们在基层沃土中茁壮成长。

2025-08-2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1656.html 1 3 从“本领恐慌”到“独当一面” 江北孔浦育才有实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