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给了我最好的人生舞台”

记 者 陈 敏

实习生 赖思嘉 李贝卡

清晨的阳光透过诊室的玻璃窗,在洁白的诊疗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宗凤医生正俯身调整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的参数,她专注的神情和轻柔的动作,让原本紧张的患者渐渐放松下来。这名“90后”女博士用自己的坚守,在宁波这片热土上书写着属于医者的故事。

“宁波?为什么不是上海?”201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选择加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大家庭时,张宗凤的选择让身边人倍感意外。面对导师和同学的疑问,张宗凤只是浅浅一笑。如今6年过去,当初的疑问变成了赞叹:她先后主持2项市厅级课题,参与3项市厅级课题;发表3篇高质量SCI论文;被确定为“宁波市卫健委青年技术骨干”并入选“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第二批攀峰人才培养计划”“浙江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项目”。

“宁波给了我最好的人生舞台。”张宗凤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回忆与宁波的初遇,张宗凤的眼中依然会泛起温柔的光。那是在上海交大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展台前,她与招聘老师的一席长谈,让她第一次了解到宁波在精神卫生领域的蓬勃发展。

张宗凤的爱人毕业后先一步来到宁波工作,每次通话中那些关于宁波的点点滴滴,便捷的地铁、美丽的公园、贴心的人才政策,都在她心中埋下了向往的种子。

真正触动她的是2017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她到宁波探望爱人,目睹了暖心一幕:民警和救助站工作人员送来的流浪汉患者,虽然衣衫褴褛,却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那个瞬间,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温度。”

两年后,张宗凤在宁波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市政府提供的安家补贴、医院配备的人才公寓,让她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在宁波,你能真切感受到,你的才华会被看见,你的付出会有回响。”

作为强迫症方向的研究人才,张宗凤将临床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开展“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直流电刺激”治疗强迫症,为强迫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在张宗凤的手机微信里,有一个特别的聊天窗口。20岁的女孩迟迟(化名)把她当作最信任的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会第一时间与她分享。这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姑娘,在张宗凤的悉心治疗下,正逐渐走出阴霾。

“我希望自己能带给她温暖,就像宁波给我温暖一样。”张宗凤说这话时,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她的白大褂上,映出一圈柔和的光晕。

中国医师节前夕,张宗凤依然忙碌在门诊一线。她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名患者的留言:“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更教会了我热爱生活。”这或许就是给医者最好的节日礼物。在宁波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的“张宗凤”们正在用专业与爱心,谱写着新时代的医患佳话。

2025-08-1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1218.html 1 3 “宁波给了我最好的人生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