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莉萍
金灿灿的蜜桃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7月底的河北省阜平县王林口镇五丈湾村庄子沟,梯田层叠,满目苍翠。这片曾因地雷战声名远扬的土地,已成为华北第一个黄桃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
山间一片繁忙景象。板房内,成摞的水果筐整齐码放,20多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仔细挑拣着饱满匀称的黄金蜜桃,小心地套袋、装筐。
“单果重量达到200克以上,这是进入‘盒马’超市的硬标准。”吴泽年说,“这批货,正好是发往浙江的。”这里是华北地区首个水果“盒马村”,即将启程的“智慧果”,将带着红土地的丰收喜悦,被运往千里之外的长三角。
这片山林的拓荒者,是4个城里长大、曾留学海外的“90后”好哥们——吴泽年、牛童、方正豪、杨明乾。他们相约扎根太行深处,开垦荒地种下桃树、梨树、苹果树,还将数据技术融入传统农业,借力互联网新零售渠道,把6800亩荒山改造成一座现代化的智慧农业果园。
“十分钟路程内,都是果树。”吴泽年扬起手臂画了个圈。
“以前,这里连土都没有,全是麻岩。造地时,光土就运了十几万车。”作为团队中最早扎根阜平的成员,吴泽年见证了这片土地从贫瘠到丰饶的嬗变。
阜平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11年。后来,当聂帅得知阜平百姓生活贫困时,他掉下了眼泪:“阜平不富,死不瞑目。”
2018年,团队成员牛童的父亲牛红生从北京来到阜平工作,这4个年轻人和阜平有了“联结”。
4个有着全球视野的年轻人坚信,这片土地,是老一辈革命家牵挂的红色热土,是父辈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也是青年返乡最该扎根的“战场”。
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吴泽年、牛童、方正豪辞去北京的高薪岗位,曾是湖北省高考状元的杨明乾也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四人“集结”太行山,当起了新农人。
“农村是中国的根脉,能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同频共振,不负青春一场。”吴泽年说。
团队给公司取名为“光存生物科技”,寓意“光辉岁月,永续留存”,他们要答好中国农村发展答卷,在革命老区续写新的奋斗故事。
编写程序的脑袋琢磨起了种植技术,敲代码的手挥起了锄头。这几个计算机高手白天顶着烈日在果园穿梭,夜晚伴着星空与蝉鸣,在板房里“啃”晦涩的农业书籍。
从事农业的艰辛,还是超乎他们的想象。浇水、施肥、剪枝、疏花、采摘、运输……任何一个环节疏漏,整季收成就可能付诸东流。
吴泽年清楚地记得,2020年,他们从陕西引进的黄桃品种,在五丈湾充足的光照下提早成熟了。由于缺乏精准的采收管理技术,他们眼睁睁看着熟透的黄桃一个个从树上掉落腐烂,价值100万元的损失,令团队成员至今刻骨铭心。
“每一个烂掉的桃子,都是深刻的教训。”说起这场“丰收灾难”,吴泽年难掩心痛。
当年老区人民能在石头缝里种出希望,而今这群年轻人相信:用代码和数据同样能种出未来!
他们将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搬进果园,探索建立起一套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地下埋设120套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30厘米深处的湿度、肥力;
地面架设气象站,精准捕捉温度、降水、风向;
天上无人机定期植保,所有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大脑”;
……
“传感器将果树的生长和环境数据传至后台,我们从手机上就能实现一键操控施肥浇灌。以前果农浇水凭感觉,现在湿度到70%后台就会提示。”计算机显示屏上精准的数字,替代了祖祖辈辈的“经验主义”。
团队在阜平与北京分别组建销售队伍,注册品牌商标,开设线上旗舰店,同步打通线下商超与线上渠道,阜平特色农产品首次踏上品牌化道路。入驻北京“盒马”超市首月,黄桃销量突破5万公斤,勇夺月度销冠。
眼下,他们正规划拓展NFC果汁市场和建设冻干果脆加工厂,打造“种植+采摘+红色研学”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让红色热土成为产业发展样板。
从脱贫攻坚,再到乡村振兴,团队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00余户农户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五丈湾村57岁的郑爱民难掩喜悦:“在果园做管理员,每年能赚四五万元,家里新盖了8间平房!”
熬过困难的初创期,拒绝外界的浮躁,吴泽年在太行深处一待就是7年。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吴泽年望向漫山遍野的果树,“阜平的黄桃,早晚会像当年的地雷战一样出名”。
“阜平不富”已成往事,乡村振兴开启新篇。
黄桃的甜香与泥土的芬芳,在太行深处的山风中飘散。斑驳的光影里,有晋察冀边区的烽火记忆,更有新时代青年用科技改写山乡命运的坚定身影。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揭开了华北抗战的新篇章,构筑了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的“坚强堡垒”,建立了对日反攻和进军东北的“前进阵地”,创造了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丰富经验,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人物简介
吴泽年,“90后”新农人,乌鲁木齐人,2018年到阜平创业,现为河北光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我想对您说
当年,您埋雷御敌、用生命守护的家园。
现在,我们要用智慧让它金果飘香。
让“阜平黄桃”名扬天下,便是给您最好的告慰!
记者手记
如果大地有记忆,一定不会忘记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勇敢,不会忘记王二小引敌深入的无畏,更不会忘记阜平儿女用血肉筑起的不屈脊梁。
当硝烟散尽,革命先辈浴血守护的山河,已被新时代奋斗者赋予新使命。4个“海归”青年,正以另一种方式续写“攻坚”和“模范”传奇——以智慧与科技为武器,在贫瘠土地上种出带着数字光芒的“智慧果”。
当吴泽年说“阜平的黄桃,早晚会像当年的地雷战一样出名”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代青年对历史的致敬。
从当年钢钎铁镐凿石造地的艰辛,到如今代码数据耕耘田园的创新,战场在变,但中华儿女血脉里的基因从未改变——那是根植心底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是面对困境时百折不挠的拼搏意志,更是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先锋气魄。
站在五丈湾的山岗上,仿佛能听见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这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让太行山麓的传奇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