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温暖随迁子女

孙维国

7月29日上午,虽然受台风影响,室外风雨交加,但在鄞州区邱隘镇暑期假日学校,依然安稳如初,一堂AI课为随迁子女带来了一场关于梦想与未来的沉浸式体验(8月4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暑期来临,对于随迁子女而言,这段原本属于欢笑与成长的时光,常常因“看护缺位”“融入难题”而蒙上阴影。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是城市中最需要被看见的群体,也是折射一座城市温度和文明程度的镜子。

在爱中成长,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在社区中被守护,是随迁子女真正融入城市的起点。近年来,宁波不断探索针对随迁子女的暑期照护、文化启蒙和心理关爱服务,有的是公益夏令营,有的是社区课堂,有些是“家门口”的暖心陪伴,既彰显治理智慧,也传递城市大爱。

“看见”这些孩子,是第一步。大多数随迁子女从乡村来到城市,成长环境复杂、情感需求旺盛,暑假期间更面临“父母忙、无处去”的现实困境。回应他们的需求是关键点。从“达人库”精准匹配课程,到“移动课堂”因地制宜授课,再到志愿者、退休教师、外籍居民等跨群体融合共建,每一次陪伴、每一堂课程,都是爱的浸润、心的温暖。看似平凡的“做饭课”“手工课”“朗诵课”,实则在弥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口、填补情感陪伴的空白。

当然,温暖不应止步于“暑期托管”。实现随迁子女的全面融入,还需在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建议进一步建立“随迁子女服务台账”,将教育、文化、心理、卫生等多元支持嵌入社区治理链条;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随迁子女在“起跑线”上不再落后;引导社会力量持续参与,形成“政府搭台、社区承接、群众参与”的良性循环,让关爱从“项目”变为“常态”。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2025-08-06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8995.html 1 3 用爱心温暖随迁子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