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悲歌下的 女性独立觉醒

——从电影《酱园弄·悬案》说宁波才女苏青

瑜 语

冲着《酱园弄·悬案》的奇案悬疑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来到影院,但看完后笔者的关注点已不在电影本身,心思沉浸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民国时代,回望那个年代女性的悲歌以及她们的独立觉醒。

电影《酱园弄·悬案》改编自1945年3月20日在上海酱园弄发生的“詹周氏杀夫案”,此案被称为“民国四大奇案”之一。1945年5月3日,上海地方法院一审判处詹周氏死刑,但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1948年2月,法院把詹周氏由死刑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

詹周氏是底层妇女的代表人物,她的屈辱与生死和时代变革紧密关联。叙事以小见大,让观众在詹周氏的个人悲剧中窥见了那个年代的黑暗以及人性的复杂。

简单地看詹周氏杀夫,无论是法理上还是社会舆论都是犯罪和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而詹周氏杀夫,是因为长期受到家暴,忍无可忍之下的奋起反抗。影片中赵丽颖扮演的作家西林以“酱园弄杀夫案”为内容,创作了剧本,用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为詹周氏发声。西林还特地为詹周氏取名“周慧珍”,这个看似简单的名字就是要告诉人们,任何一名女性都是独立的人格个体,不是依附于男人身上的工具。西林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社会女性被压迫至绝境的无奈,也推动了杀夫案主角自我意识的觉醒。

影片法庭上的那场戏,西林面对众人的质疑和反对,毫不退缩,义正词严为詹周氏辩护,并向整个男权社会发问,揭露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指出女性在社会及婚姻中所遭受的不公平。西林、王许梅分别和詹周氏对话,詹周氏最终在法庭上怒号翻供等情节,都表达了她们相同的心声与答案,体现了女性之间相互帮助支持的力量,也是女性觉醒的原动力,让她们看到了女性团结起来抗争不公的希望。

影片中的作家西林,其原型是宁波籍民国才女苏青。这位出生在海曙区石碶冯家村的宁波人,在那个特殊历史年代成了推动妇女意识觉醒的关键人物,串联起影片和现实的纽带。观影后,一个影子总在笔者眼前晃来晃去,她是西林更是苏青,于是情不自禁又翻开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以及她的散文集。按捺不住内心的波澜,约上友人来到苏青的祖居地冯家村,似乎想在苏青的故乡寻觅这位民国才女的文脉。盛夏午后的冯家村,小巷静默,我们向拐角处晾衣服的小伙子打听,知道苏青吗,苏青祖居在哪里?小伙子一脸茫然。

沿着小巷往前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挡住去路,透过并没完全密封的隔离围墙,一座并不古老的石桥若隐若现,这或许就是苏青笔下的浣锦桥。

“因为我的书名叫《浣锦集》,这便使我想起故乡,想起浣锦桥,想起家中老母以及一切人们。于是我便携了两三册书,动身到宁波一趟。”这段文字出自苏青《浣锦集》再版自序,写于1944年5月。其实,如今的浣锦桥已不是早年的那座桥,只是名字被沿用了下来。回头穿过另一小巷,写有“苏青祖居”的石碑出现了,一栋民国风格的旧建筑,看上去内里还有多户住家。尽管世事变迁,但院落遗存的那些老墙砖依然镶嵌着岁月的记忆,散发着一种沧桑的美感。

苏青原名冯和仪,字允庄,出身书香门第,曾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她1933年考入中央大学外文系,后因结婚退学。这场包办婚姻导致她不幸的家庭生活,也开始了她的写作之路。1943年4月,当时的《风雨谈》杂志连载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在上海引起轰动,书结集出版后,人们争相购买,据说该书印了36版,成了当时出版业的奇迹。1944年春,苏青散文集《浣锦集》出版,再次受到读者追捧,印至十几版,张爱玲为此书写序《我看苏青》。

小说《结婚十年》叙述了“我”不美满的婚姻生活,以及成长为作家的经历。“我”连续三胎生下女儿,夫家不满意。当“我”生女后再回娘家时,“母家也是一样的茫茫然呀;而且还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似乎有些拘束,似乎有些做作。我也知道那是不必要的,然而仍旧不自然。难道我的母亲也不能再同我亲近了吗?”(摘自《结婚十年》)丈夫又另有新欢,为了所谓的男人脸面,阻止妻子寻求自我发展,甚至发生家暴行为。这无疑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

也许因为这样的切身经历,所以当苏青听到詹周氏的案件时,写下了《为杀夫者辩》(原载1945年6月《杂志》)。在文中,苏青分析了詹周氏从小到大所处生活地位的卑微,婚后所受到的屈辱欺凌,强调案件发生时詹周氏的精神是不正常的。

她写道:“詹周氏被判处死刑,报纸上说是‘大快人心’的,但我的心里却是不快;不唯不快,而且觉得凄惨得很。她的义务辩护律师姚某,说的理由都很充分,现在听说已替她提起上诉了,希望第二审之承办司法官,能了解现代刑法之精神及刑事政策之原则,并指定可靠法医重新详细检查犯罪者之体格、气质、精神障碍之程度及心理状态等,从而裁量刑罚种类;更应就犯罪者之个性、习惯、犯行之恶性、犯行之重复性等观察研究之,而定刑罚轻重,则不但詹周氏案可得到合理的判决,即社会人士也大可正一次视听。”后又写《我与詹周氏》(原载《饮食男女》,天地出版社1945年7月出版),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苏青在现实生活中的勇敢与独立,以及为女性发声的举动,使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苏青的好友、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我看苏青》里曾这样评价她的创作:“(她)不刻意雕琢,却字字落在实处,写婚姻、写女性困境,像在说自家事,却又说出了千万人的心声。”

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但性别歧视等问题依旧存在。如何让每一位女性都能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并走向独立,仍然任重道远。

2025-08-04 ——从电影《酱园弄·悬案》说宁波才女苏青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8568.html 1 3 时代悲歌下的 女性独立觉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