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瑄 沈莉 廖业强
“看,这是我们的最新款服装!新疆的艾德莱斯‘遇上’江南丝绸,是不是产生了跨越天山的‘化学反应’……”
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的新疆尚美潮流服饰商贸有限公司展厅里,女企业家不海力且木笑意如石榴花般明艳。
倘若时光倒回十年前,与当时还是家庭妇女的不海力且木聊天,她的开场白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距离展厅不远处的智能车间,自动化服装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
剪、裁、熨、烫……流水线上30多名“古丽”(维吾尔族语意为“花朵”,多指年轻女性)各司其职,一丝不苟。
“上午这个活儿差不多忙完了,等下骑上电动自行车十分钟就可以回到村里,给孩子们烧中饭,不耽误……”女工阿依古丽·玉苏普头也不抬地说道。
“赚钱、顾家两不误”,这是流水线上新疆古丽们的朴素梦想,是不海力且木的创业初衷,也是十五年间宁波援疆干部们的最大心愿。
不海力且木的家,也在玉奇吾斯塘乡。
七年前,她走出阿热买里村,在库车市经营一家技能培训公司,生意不错,但村里不少姐妹一直无法就业的现状,让她萌生了回村创业的想法。
从凭着几台缝纫机成立服装厂,到如今成为南疆规上服装企业,谈起七年创业路,不海力且木感慨万千,“企业几次经历生死坎,都得益于宁波援疆干部帮忙,迈了过去,否则可能早就放弃了”——
“资金储备不足”,宁波援疆资金加持;
“设备不全和无熟练工可用,连续几年亏损”,宁波援疆干部牵线,组织宁波服装企业对当地新疆妇女进行培训指导……
言语间,不海力且木眼圈微红。
浙江宁波援建“百村千厂”企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府采购正式供应商名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榴花”巾帼创业创新基地……
服装厂不仅“活”了,更“火”了——
库车市乃至周边沙雅县等地的各类校服、企事业单位的工装等订单纷至沓来,年产值400余万元;今年4月,不海力且木把服装厂从阿热买里村搬迁至乡政府旁边,新厂区占地1000余平方米。
90多台智能化设备、2条智能吊挂系统流水线,全新的自动化车间,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这位年轻的女企业家萌生了暑期带领员工再次前往宁波学习培训的想法。
“我们不仅要学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更要学宁波现代服装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海力且木梦想更远。
“每个月工资在4500元左右,收入比较稳定。我用在这里挣的钱买了牛羊,发展庭院养殖,自己也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在此工作了5年的女工努尔比耶木·尼亚孜心愿淳朴。
正午时分,服装厂的厂房像镀上一层金边,车间里机器轰鸣声隐约可闻;石榴树下,迎风成长的古丽们,故事刚开启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