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

——四十五载谱华章 甬港携手再出发

1985年,王宽诚(左)在上海为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考选委员会工作会议做准备。 包玉刚(右)在宁波大学开学典礼上题字。

展览海报。

1987年,包玉刚一行到访宁波大学,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大会上,王宽诚(左一)向宁波甬港联谊会首任会长俞佐宸赠送锦旗。

丁悠初 张丽君 黄银凤 /文

1979年底,72岁的香港工商界代表王宽诚在香江之畔提笔疾书。信笺飞越山海,送至宁波工商界元老俞佐宸手中,信中首次提出了成立甬港联谊会的倡议:“甬港两地各成立联谊会,先由甬方发动。”

很快,王宽诚的建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短短数月后,香港与宁波两地“甬港联谊会”同期成立,开启了在香港的宁波籍人士与家乡联络的通道。此举还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的高度赞扬,称“联谊会这种形式很好”。

正如王宽诚在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致辞上引用的这句话一样:“作始也简、将毕也巨”,45年来,甬港两会充分发挥甬港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的优势,广泛发动和引导广大宁波籍香港人士,传承先辈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积极为祖国和家乡建设、为香港繁荣稳定贡献力量,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宁波城市建设、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1

王宽诚:坚决拥护“一国两制”方针

1982年中英谈判陷入僵局,香港股市暴跌,移民潮涌现。在这风雨飘摇之际,王宽诚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谈话,阐述香港与祖国难以分割的道理,呼吁香港同胞和国际友人为维护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努力。

1984年5月23日的香港《明报》,曾刊《王宽诚笑谈香港前景光如五千火》一文,记述王宽诚对香港回归后的憧憬:“我感到(香港)前景就像五千支光一样明亮。香港能保持繁荣和稳定是无可怀疑的。”王宽诚以他的深刻见解和个人声望,对香港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5年12月1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王宽诚以“咨委会”副主任委员的身份致欢迎辞,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在以后形成的400多份意见和报告中,就有王宽诚提出的《关于香港土地政策的意见》。

在王宽诚看来,国家的强盛,除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更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他有一个生动而深刻的比喻:“做面包光靠面粉是做不大的,一定要有发酵粉,才会发得又松又软。人才,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发酵粉’。”

正是抱着这种为国家找“发酵粉”的信念,1985年,78岁的王宽诚出资1亿美元在香港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基金会本着“以有限的资金办更有效益的事”的原则,为国家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对我国学者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开展博士后研究及学术交流提供资助。此后,基金会又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及钱伟长等著名学者合作,将资助范围扩大到支持学者参加国际会议、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宁波大学等知名高校设立“王宽诚育才奖”,为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科教人才队伍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10月,为表彰王宽诚长期为中国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把第4651号小行星命名为“王宽诚星”。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宽诚“改革先锋”称号,称其为“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仅四位港人获此殊荣。

从甬港联谊会到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从支持香港回归到荣获“改革先锋”称号,王宽诚用一生诠释了“宁波帮”的精神内核,也为新时代甬港合作树立了永恒的精神丰碑。

2

包玉刚:一根跳绳牵系中英两国

在宁波帮博物馆的展厅中,一根特殊的跳绳静静地躺在聚光灯下,旁边墙上悬挂的黑白照片记录着历史性瞬间:包玉刚与邓小平握手畅谈香港未来,与撒切尔夫人笑谈航运合作。这件看似平凡的展品,却承载着改变香港命运的历史重量。

故事的起点,在1981年的伦敦,唐宁街10号。当时中英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包玉刚带着一份特殊的礼物,敲开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办公室门。

当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根跳绳时,这位素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竟被这份东方式的幽默与关怀逗得开怀大笑。笑声未落,包玉刚亮出了真正的“王牌”:两份巨额造船合同。包玉刚随即向她建议:自己定制的“世谊号”即将下水,希望她以非官方身份到上海为轮船下水剪彩,同时看看上海,看看中国。1982年,撒切尔夫人如约来到上海,初步了解了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这次访问最终促使中英谈判出现了转机。

历史的聚光灯很快打在1982年9月的北京。当撒切尔夫人访华的专机降落于首都机场,随行代表团中,包玉刚的身影赫然在列——他是其中唯一的民间人士。此刻,他的使命已超越商业范畴,被赋予了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凭借其国际声望及与双方领导人的高度信任,在中英之间奔走斡旋,传递信息,消弭误解。他既是香港工商界的代言人,更是心向祖国的“无冕外交家”。

1984年12月1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当《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大厅。包玉刚作为特邀见证人,在台下静静凝视着这决定香港命运的历史性一刻。两年后,他再担重任,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落地倾注了无数心血。

船王的赤子情怀不仅在国际舞台闪耀,当西方媒体称他为“海上的统治者”时,他更在意另一个身份,“我是宁波大使,宁波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愿意为宁波的事跑腿。”

1984年,阔别家乡30多年的包玉刚回到宁波。彼时的宁波有500万人口,却没有一所大学,这一直令包玉刚耿耿于怀。两个月后,包玉刚捐资2000万美元决定筹建宁波大学。

这次寻根之后,包玉刚回故乡的脚步更勤了。1984年至1989年间,包玉刚先后6次回到宁波。每当见到国家领导人,他都会积极地为宁波的发展建言献策。有一次,邓小平同志问包玉刚个人有什么需要帮助时,包玉刚恳切希望宁波计划单列的想法能得到支持。

3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续写甬港合作新篇章

甬港联谊会采用“联谊会”的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成为宁波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被称为“联结海外同胞之纽带、宁波对外开放之桥梁”。甬港联谊会成立45年来,始终不忘建会初心,厚植家国情怀,不断谱写着爱国爱港爱乡的壮丽篇章,陆续促进了“宁波被列为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开发北仑港”、建设宁波栎社机场、建立宁波大学等事关宁波改革开放大局的重大事件。近年来,甬港联谊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热心开展联络联谊活动,积极实施兴医助学、扶贫帮困等慈善公益项目,累计捐资13亿元。进一步发挥新优势、拓展新领域、注入新动力,聚焦甬港两地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港湾创新中心落地运行。中心成立一年以来,已引进10个科创项目,深度推进甬港科创合作。这些都离不开一代代宁波籍海内外人士的鼎力相助。

2024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包陪庆、曹其镛等祖籍宁波的香港企业家的重要回信中赞誉道:“多年来,你们传承先辈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积极创新创业、捐资助学,为家乡建设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薪火相传的爱国心、桑梓情。”

在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之际,香港甬港联谊会、宁波甬港联谊会共同在宁波帮博物馆举办“甬港同心 共著华章——香港、宁波甬港联谊会成立45周年特别展”。本次展览分为“迎春启程”“共襄盛举”“美美与共”三个篇章,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品,生动再现甬港联谊会4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广大宁波籍海内外人士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与香港繁荣稳定的突出贡献,全面展示了甬港同心同行的往昔足迹。

其中第三篇章“美美与共”,从“奋进甬港”“共富甬港”“科创甬港”“融汇甬港”“活力甬港”五个方面,展示了近五年来,甬港两会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新载体机制、拓宽联谊渠道、推动科创合作,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展览不仅是对甬港联谊会45年光辉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更是对未来甬港深化合作的美好展望,旨在激励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携手谱写甬港合作新篇章。

据悉,本次特别展将持续至8月底。

宁波博物院(宁波帮博物馆)供图

2025-07-14 ——四十五载谱华章 甬港携手再出发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4333.html 1 3 作始也简 将毕也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