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吉晶 通讯员陈飒 许鲍昕)前日,鄞州区中河街道办事处向鄞州区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购买967平方米水域指标,总金额267.4万元,全市首单水域指标交易完成。
水域指标化管理是鄞州区正在探索推广的一种水域动态保护创新机制,通过将新开的水域统计起来存入“水域银行”,以新增水域储备为基础,以指标交易为途径,后续开发建设项目涉及水面占用时,可申请使用“账户”里的指标进行补偿,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存。
鄞州区现有河道923条,近5年来,全区新增水域面积5.7万平方米。
中河街道办事处此次购买的水域指标,用于都市工业区建设,这一项目涉及水域占用。“这次水域指标的交易为我们建设单位解了燃眉之急。按照以往‘用多少,补多少’原则,涉水项目施工前须先在项目区域附近新开挖等量的水域面积进行补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进度。”中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晓峰说。
“水利工程大多具有公益性,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盈利能力较弱。”鄞州区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域指标交易所得资金可用于建设新的涉水工程,形成保护有收益、收益促保护的良性循环。
今年6月,鄞州又迈出一步:将其中的1.98万平方米新增水域指标作为资产注入城市水务集团,为今后更多水利项目建设开辟了融资通道。
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水域面积580.51平方公里,较2020年增加4.6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
“水域占补指标化机制的落地,破解了涉水项目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补偿难、落地慢、协调繁’等痛点。”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