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隐患塘,今朝打卡地

看奉化西坞如何破解防溺水难题

景色迷人的水塘。(王晓峰 摄)

民警在检查救援装备。(王晓峰 摄)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肖湘风

防溺水工作中有这样一道经常遇到的难题:野泳者对劝阻置若罔闻,甚至趁深夜偷偷来戏水,只为避开监管。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在奉化西坞,街道、公安及村社联合给出一个“新解法”:昔日发生过溺水警情的水塘,经过一番“爆改”后,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前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来到西坞街道庙后周村。沿村道驱车深入,人迹渐稀,随后一幅美景展现在记者眼前:一湾清塘静卧山脚,翠峰倒影如画。几只白鹭正悠然划过澄澈的天幕。岸边还泊着一艘仿古船,与坚固的围栏融为一体,把游客与波光粼粼的水面隔开。

更令人称道的是,岸边竖立着一块“打卡牌”,上面标注着高铁经过的时间表。原来,游客驻足于此,便能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火车驶过的景象。

庙后周村村干部告诉记者,如今这里已晋升为网红打卡地,与不远处的露营基地联动,深受游客喜爱。同时,村民饭后也常来此悠闲散步。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模样。

“那时候,只要天气一热,就不断有人来此野泳。我们劝,村里人也来劝,但是我们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又回来。甚至还有人深夜10点多还来这里戏水。”西坞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未改造前,这个前浅后深的水塘是防溺水工作中的一块“短板”。

防溺水工作人员也很苦恼,救援装备全部到位了,警示牌也立了,空中及地面的巡逻力量也跟上了,但有些戏水者就是这么“任性”,屡劝不听。危险总在不经意间降临。

“当时我们想着强行赶人行不通,并且易引发矛盾纠纷,需要换个思路。”庙后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小川是一个敢想敢为的人。

经过实地考察及“头脑风暴”,在当地街道及派出所的支持下,庙后周村投入近6万元资金对水塘进行“爆改”:建起围栏,修建休闲步道,又拖来闲置的船只进行改造……就这样,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出炉了。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劝导群众前往指定的戏水区游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上已无人在此野泳了。”西坞街道平安法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防溺水工作中,既要“堵”,也要“疏”,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有效筑牢安全防线。

当然,必要的防范措施仍然不可或缺。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配备了充足的救援装备,设置了宣传标语及标牌,每天还有专人进行巡逻,以确保安全防范工作无懈可击。

庙后周村的例子说明:防溺水工作要“疏”和“堵”相结合,以创新的思路盘活资源,将治理难点转化为发展亮点。这样不仅能有效破解防溺水难题,还能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双赢。

2025-07-13 昔日隐患塘,今朝打卡地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4161.html 1 3 看奉化西坞如何破解防溺水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