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腾腾的“蒸笼”中

他守护万家灯火

郑华平正在巡查气动调节阀。(徐诚 摄)

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佟圆圆 胡方斌

“小付、小宋,去巡检设备啦!”昨天下午2点半,47岁的郑华平戴上安全帽,拿上手电筒、红外线测温仪,招呼组里两名年轻人一同出发。

郑华平是浙能镇电燃机维护部的仪控专工。作为一名从事仪控工作28年的“老江湖”,昨天最高气温30℃、偶有小雨飘洒的天气,对他而言是否算是“舒适怡人”?面对记者的问题,他眨了眨眼,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等会你就知道答案了,有惊喜!”

没想到,这份“惊喜”竟是如此“热辣滚烫”——走到3号燃气发电机组主厂房二楼,现场机器轰鸣声裹挟着43℃的室内热浪,轰然袭来。记者顿感气闷耳鸣,汗毛竖起。

“别往那儿靠,烫!”见记者离汽轮机高压调节阀门有些近,郑华平赶紧提醒,并拿起测温仪一测阀门,屏幕上跳出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143℃。“高压蒸汽管道里的气体温度超过560℃,辐射热量把周边空气都‘蒸’热了。”他解释道。

郑华平随即拿着测温仪,检测调节阀门上方的一个反馈装置。见仪器上跳出“50℃”的数值,他的神色轻松了不少。“一旦温度超过80℃,反馈装置就会加速老化,易引发设备故障,进而影响机组发电。”此时,郑华平脸上已汗如雨下,湿漉漉的工装牢牢贴在身上,背上已“画”出一幅“汗渍地图”。但他顾不了这些,仍仔细地查看反馈装置是否有松动、错位、异物摩擦等问题。

为何一个小小的反馈装置会如此重要?郑华平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调节阀门好比人的“手臂”,反馈装置则是“眼睛”,而后台控制系统则是“大脑”,它会根据“眼睛”看到的信息,指挥“手臂”做出相应“动作”。“一旦患上‘眼疾’,‘眼睛’会把错误信息反馈给‘大脑’,进而给‘手臂’下达错误指令。”郑华平说,设备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问题,就会影响机组发电。

郑华平随后向记者道出了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7月3日是今年迎峰度夏以来浙能镇电4台燃气发电机组首次“火力全开”的日子。“我们在前一天巡检中,发现1号机组汽轮机的反馈装置有问题,可能会对次日开机造成影响。”于是,等到停机指令下达后,郑华平和同伴赶去维修。“当时虽然已是夜晚,现场气温仍有40℃左右,我们干了一个通宵,等到7月3日清晨6点结束时,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最终机组顺利顶峰发电。”

“公司机组发的电,并入华东电网,主要供应宁波地区。”郑华平说,“在这个夏天,我会和同事们全力以赴,保障发电机组稳发、满发,尽力守护万家灯火!”

2025-07-12 在热腾腾的“蒸笼”中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4104.html 1 3 他守护万家灯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