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满城 大爱有声

——写在“‘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全面启动之际

制图 孔祥挺

记者 余建文

小暑过后,热浪翻滚,而比阳光更炽热的,是涌动在宁波大街小巷的公益暖流。

7月8日,在甬派十周年庆典活动现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第三次按下“‘双百’惠民行”大型公益活动全面启动的按键。“‘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继续携手百家单位,推出励志行、益企行、就业行、清凉行、帮办行等十大行动。

连续三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甬派生日当天启动这项大型公益活动,已经在宁波市民心头烙下温暖的印记。回望前两季的足迹,“十箭齐发”,季季有创新,以媒体之力串联政府、企业、社区和市民间的爱心链条,绘成一个个暖心画面,让整座城市沐浴在互助互爱的温暖之中。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践行“四力”、回应市民期盼的生动实践,更是我市各部门践行为民、惠民理念,展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的绝好时机。

百姓点题,部门跟进,记者助力,是“‘双百’惠民行”的运行机制。在去年第二季行动中,百名记者冒酷暑、顶风雨,围绕清凉行、帮办行、励志行等十大子项,采写了近300篇报道;与各部门和单位紧密联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千余件,仅甬派客户端总阅读量就超过6300万人次,评论超1.8万条。这些“十行”实践,不仅解决了众多民生“关键小事”,更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城的“幸福网”。

酷暑中为户外劳动者搭建的数百个“清凉驿站”,成为街头最动人的风景;“小候鸟”在暑托班非遗课堂里触摸传统文化,在河湖碧波中体验水上运动的乐趣;“思政巴士”穿梭在红色教育基地、绿色乡野,载着学子探寻城市的根与魂……民生温度,标注城市高度;百姓笑容,映照发展成色。

“‘双百’惠民行”活动进入第三个年头,怎么继续“行”?

我们依旧是“十箭齐发”,“焕新”出发。联合百家单位聚合资源,在前两季的基础上,今年的十个“行”扩大规模,把触角延伸到企业、乡村、新就业群体等更广维度,积极纾解民生“关键小事”,续写媒体融合发展的惠民新篇,让媒体公益的力量照亮千家万户。

今夏,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创新的形式、更丰富的内涵,继续这场持续三载的温情接力:

服务对象全面拓展——从户外劳动者到新就业群体,从企业职工到乡村百姓,从青年学子到“小候鸟”,让惠民的阳光普照城市的每个角落;

服务内容立体升级——从送清凉、送岗位到送技能、送文化,从实物帮助到滋养心灵,惠民的内涵不断深化延展;

服务方式智慧蝶变——从线下活动到线上互动,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从传统帮扶到数字赋能,惠民的形式更加生动多元。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光鲜亮丽,更在于对每个群体的细致关怀,对民生期待的用心回应。

因为有爱,我们步履不停。

因为有爱,我们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正如派粉“南田JG4F”对第二季活动的评价:“惠民十‘行’,犹如高温天的一股‘凉风’,吹拂四明大地,吹进甬城百姓心头,让‘炎海’变清凉,心头暖意生。”把百姓的呼声变成“幸福的掌声”,这也是“‘双百’惠民行”得以持续进行的动力。

这个夏天,“益企行”的记者将化身“产业观察员”,深入宝藏工厂探秘智造奇迹,讲述企业故事,从政策解读到市场开拓,媒体的深度参与,让惠企服务更精准、更富有实效;

“清凉行”的志愿者奔走在大街小巷,依托700多个“清凉驿站”的站点网络,为户外劳动者送去的不只是解暑的凉茶,更是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为户外劳动者送上“暖新行”,爱心商家将推出惠民食堂、爱心餐点,点亮深夜的灯火,让晚归的骑手吃上一口热饭,感受城市的温情守候;

通过“励志行”思政巴士,学子们将探访8条精品线路,感受乡野美丽生态,畅谈理想抱负;

“暑来宝”假日课堂“网上点课”,跨界分享的特色课程,将惠及万名学生;“卡娃暑托班”“萌新小铺”,传递“从一个人到一家人”的温暖;

在“安全行”中,我们将把防溺水、反诈、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送到市民和学生身边;

在“帮办行”中,我们将当好“联络人”,针对百姓点题的“痛点难点堵点”,积极督促相关责任主体整改;

……

在这场公益行动中,每个人都是奔跑者,每个人都是接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政府部门精准施策,企业单位慷慨解囊,社区工作者悉心组织,市民群众热情参与,媒体记者全程记录。正是这无数爱心的汇聚,才让惠民之花常开不败,让幸福之树枝繁叶茂。

今夏,让我们继续与公益同行,开启城乡共美、和谐交响的新旅程……

2025-07-10 ——写在“‘双百’惠民行”第三季全面启动之际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3622.html 1 3 温情满城 大爱有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