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陈立 任淑炳
通讯员供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突出人民至上,强化守正创新,以构建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引领性目标体系、示范性工作体系、支撑性政策体系、科学性评价体系为牵引,深化拓展基层单元、基层立法联系点、街道居民议事会、数字化履职平台等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全市各级人大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宁波标识度的创新实践案例,一桩桩百姓牵肠挂肚的问题得以解决,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立法直通汇民声
法治浸润暖民心
“违规的罚款金额能不能再高点?”“噪声超标与否,居民都是靠‘体感’判断,很少通过专业设备来监测,取证比较麻烦!”“室内装修禁止施工时段,年轻人要求晚8点到早8点,老年人要求晚7点到早7点,这个怎么协调?”……7月4日,海曙区南门街道郎官社区会议室内气氛热烈,社区居民、物业公司代表、环保企业工程师等围绕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积极建言献策。
“我们正在起草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在基层立法联系点能更好地倾听来自各方的立法意见反馈。”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陆颖雯表示,经过在海曙郎官社区、鄞州百丈街道等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几轮座谈,目前已收集到不少“干货”。
像类似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目前全市共有38个,涵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组织、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及企业等不同领域,这一辆辆“立法直通车”载满了民意。
北仑区大碶街道于2015年被确定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定》立法过程中,村民们提出的‘生长在农村承包土地上和个人庭院中的古树名木统一由乡镇(街道)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保护范围的划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两条建议被采纳。”该联系点负责人程知信表示,“看到自己的建议被写进了法规,大家都很高兴,参与立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的工作也更有方向了。”
为更好地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江北区慈城镇人大将立法建议征集和“代表夜聊”活动结合,在开展“一老一小”主题夜聊中,同步开展相关条例意见征集,其中社区老年群体代表提出的“细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视情形提供住院服务”等建议被《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吸纳。同时,镇人大将村社立法意见采集点与基层网格相融合,提升意见征集的广度和深度,2024年在立法调研过程中深入企业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员工代表提出的“禁止使用不配套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和“企业要区分规模,不要一刀切要求建设集中充电设施,加大企业义务”等建议被吸纳到《宁波市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规定》。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为立法工作提供源头活水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以法治之力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步量阡陌察民情
站点连心促发展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民情民意收集、代表行权履职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全市157家联络站、544个联络点如何激活效能?各级人大以“站点融合”作答,书写促发展、惠民生的答卷。
6月25日,“聚焦港口集运行业发展,助力一流强港建设”专题民生夜询会在北仑港口集运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举行,人大代表、港口集运行业议事员与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展开讨论,协力解决集卡司机实际困难和港口集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去年8月,我们以北仑集运基地为核心创新组建全省首个港口集运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并下设北仑集运基地、郭巨物流基地、新碶横浦停车场、梅山集卡服务中心4个代表联络点,为包括数万名集卡司机在内的行业选民代言发声,为港口集运行业发展加油助力。”北仑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王明良表示,联络站点的建立,常态化打造了一站直达的行业诉求闭环处理“绿波道”,让“车轮上的民主”跑起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年来,港口集运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已通过“卡友说事”“卡属关爱”等活动,促成150余名卡嫂灵活就业、27名卡娃入学入托,并推动停车场公共自行车投放、集卡社区宿舍维修等一批行业民生问题解决。当产业链信息不再“堵在路上”、民生诉求不再“悬在空中”,这方“移动的民主平台”,逐渐成为一流强港建设坚实的动力支撑。
作为全国最大的成品油加工基地和国内化工新材料重要生产基地,镇海区石化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80%。镇海区人大常委会立足石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特色,打造绿色石化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相关领域的各级人大代表入驻,汇聚人大代表专业智慧,同时融合镇海“白小鹭”检察官等专业力量,重点围绕石化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及绿色转型升级、氢能等未来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课题开展调研和监督,推动“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建设等民生关切从“纸面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还以纵深推进“四建设两提高”代表工作体系为契机,聚焦财政监督、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人大核心业务、工作力量下沉,一个个更具特色、更加专业的基层站点迭代升级,成为“助经济、促发展”的“前沿哨”。
宁海县西店镇人大针对辖区外来人口数目较大、工商企业众多的现状,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整合政府相关科室、基层站所队室、镇企服中心、社情民意联谊会等21个机构资源,于2024年成立“民·企服务中心”,常态化邀请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士进站,倾听企业心声,为企业答疑解难。“民·企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开展金融、法务、劳资等专项服务活动17次,推动解决完善西店镇知识产权共享联盟机制、规范涉企执法等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40余件,有效助力营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屏端聚智通民愿
数字赋能解民需
滚动的民意诉求、建议的办理情况、显眼的“红灯件”……走进鄞州区潘火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民意感知中心”系统的大屏显示格外醒目。“民意诉求办得好不好、及不及时,这个系统都能实时显示出来,还能及时梳理出群众所需所求,让民意一屏通览、一键直达。”人大潘火街道工委主任顾月祥介绍。
绿地变菜地、鸡鸣声扰民、白天“异味重”……福庆南路东侧、紫城路西侧的闲置耕地搭起了鸡棚鸭舍,脏乱差的环境一度让周边居民深受困扰。“那段时间,很多群众反映了这个问题,民意感知中心感知到这个热点事件后,列入了当期的每周报告。”
根据民情民意智能感知中心自动推送的热点事件和自动生成的分析报告,人大潘火街道工委综合了线下实地收集到的民情,及时反馈给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专项攻坚整治,在清理垃圾、拆除棚舍后,还挑选出250亩种植条件较好的耕地,进行油菜、水稻的轮作,有效改善了农田环境,得到周边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人大工作的实践路径,在试点基础上,打造了民情民意智能感知中心。聚焦“民意分析精准化、决策支撑智能化”目标定位,跨系统整合“浙里甬人大”基层单元、12345服务热线、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等平台民意数据,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手段,构建了数据分析、转化、利用的闭环管理机制,在赋能人大立法监督行权履职、民生实事项目线索分析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相关成果于近日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2024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典型应用案例。
“代表一起来”是余姚市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反映表达社情民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履职平台,通过“报、议、督、评”的全流程工作闭环,推动基层治理“小事、大事、难事”更高效、更精准得到解决。余姚市人大代表沈杰积极运用该平台,反映并推动解决了学校门口车道设置优化等一系列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全市各级人大全面推行“一站一码”“扫码进站”,并依托“浙里甬人大”数字应用平台,线上线下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自“代表码”“活动码”两码上线以来,全市群众扫“代表码”反映诉求16万余条,通过“活动码”收集意见建议67万余条,真正实现找代表零距离“码上见”、老百姓烦心事“马上办”。
代表聚力助共富
双岗建功谱新章
“红美人”价格下跌、小果售卖难、晓塘“红美人”被冒充……当前,象山“红美人”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在上级人大指导推动下,象山县晓塘乡人大组建了以五级人大代表为主体的混合编组履职小组,联合技术能手、销售主体、加工企业等力量共同“破局”。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市农科院畜禽研究所所长陈淑芳对柑橘种植的水分管理、土壤改良及肥料施用等技术要点进行专业指导;省人大代表、桔之香家庭农场负责人顾莹和市人大代表、省柑橘研究所象山分所所长徐阳深耕优质柑橘品种培育,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县、乡代表也纷纷发挥自身特长,在技术培训、设备推广、市场销售等方面服务橘农,有效促进“红美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
2024年,晓塘乡“红美人”产量达7500吨,出口量突破50万公斤,总产值超2亿元,“红美人”变身“共富果”。
奉化区大堰镇以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联动为抓手,推动人大代表“双岗建功”,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今年以来,组团进网格110余人次、走访农户200余户,助力销售竹笋、茶叶等山货约20万元;95后人大代表应姗蓉以热门电影为“流量密码”,直播带货让水磨年糕、小香薯、油焖笋等山货“飞”向全国,用“屏幕里的吆喝”唤醒“山坳里的宝藏”。
在慈溪市附海镇,群众的心声正通过人大代表的“双周夜谈”“百企千户大走访”等活动被一一记录,并通过建立“诉求—要素—项目”民情民意项目化处理机制,将零散诉求转化为12个民生项目——“花海游玩没饭吃”催生郑家浦特色餐饮集群,“稻乡留不住脚步”推动附农路开工与稻香咖啡落地,让“民声”真正成为“发展指南”。
“代表+”模式的创新,是宁波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甬’在”工作品牌的深化实践。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余国祥表示:“我们以‘12345’工作体系为支撑,让代表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民生改善中‘唱主角’,用制度优势激活治理效能。”近年来,我市还积极培育推广“代表督事”模式,各地基层民主活动广泛而生动地展开,形成了诸如“代表夜聊”“向人民报告”“周一夜访”等实践品牌,全市各级人大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线下督事活动2000余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厂区白鹭”的生态绿,到“红美人”的产业红;从“闲田整治”的民生暖,到“山货出山”的共富甜——全市各级人大的基层民主实践,用最鲜活的故事证明:当代表与群众“心贴心”,发展就能“加速度”;当民主与民生“同频振”,幸福就能“满格电”。这,正是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注脚,也是“人大代表为人民”最温暖的诠释。
下一步,全市各级人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搭建平台载体,推动实践创新,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我市的生动实践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