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密度”到“创新浓度”

提升能级,宁波科创平台密度最高的地方这样“转身”

本报讯(记者沈孙晖 通讯员张超梁 胡方斌)“甬江实验室开放共享的色谱质谱仪等先进实验设备,为我们研发提供了极大助力。”昨天,记者在镇海遇到宁波北角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应战时,他满脸喜悦之情,“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工业在线气相色谱仪PGC8001,不仅实现国产替代既定目标,更推动流程工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目前已在绿色石化、天然气行业取得应用业绩。”

镇海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等13家重量级科创平台,是全市科创平台密度最高的区域。转入大规模科研阶段后,各科创平台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深度联结产业,变“资源密度”为“创新浓度”,助力全区乃至全市提升创新能级。

各科创平台加大研发设备采购力度,既能扩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又能提升前沿创新能力。作为检测分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进口了一台高分辨电子显微镜,为该所非晶合金磁电功能特性团队发现“月壤可以产水”,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该科研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创新》在线发表。“今年,我们购置的一台国产磁场退火设备,助力团队开发出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非晶材料。”该团队负责人、研究员王军强告诉记者,该设备可以显著提升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引领5G+通信、太阳能新能源等领域电力电子元器件的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镇海新纳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和威远光电研究院3个研发设备投资项目,新增投资额1.13亿元。前5个月,全区科创平台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4亿元,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14.9%,同比提高5.4%。

科创平台并非将这些高精尖设备“独享”,而是在“共享”中,协同企业攻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我们通过开放共享设备,为东方电缆分析高压电缆包覆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助力企业优化品控方案,有效提升电缆的安全性。”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总监侯小刚告诉记者,该中心通过开放共享先进研发设备,已服务企业逾1100家,大部分服务对象在宁波产业链创新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不乏镇海炼化、诺力昂化学品(宁波)、东方电缆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目前,镇海科创平台登记入驻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设备超过130台。

“我们将以甬江科创区建设为契机,继续鼓励支持科研院所广泛链接重点企业、领军人才等创新资源,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镇海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5-07-05 提升能级,宁波科创平台密度最高的地方这样“转身”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2767.html 1 3 从“资源密度”到“创新浓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