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齿”立大功,一撇一捺叩开新市场

记者 孙佳丽

一根“皮带”的一次“齿尖革命”,可以蕴含多大“魔力”?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的回答是撬开一个逾10亿美元的全新市场。

这两天,该公司总经理林胤紧盯着生产车间,他的注意力不在年产量可绕赤道6圈的普通同步带,而在一个货值仅数万美元的小单子上。

“这是来自意大利客户的试单——530条PU人字齿同步带。这位客户曾对我们的产品不屑一顾,如今却主动找上门来,指明要带回去测试。”林胤说。

自今年4月伏龙同步带的PU人字齿同步带首次亮相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后,类似的试单纷至沓来,2个月就超过100个,大部分是国内外全新的头部客户。

伏龙同步带向来以小批量多品种订单为生产销售特色,这批试单标志着企业又一次打破国际垄断,并在短时间内把产品打入全球顶尖的同步带应用领域。

林胤坦言,企业要从国内领先迈向国际一流、从中低端市场迈向高端市场,正缺这样的“敲门砖”。

一根人字齿同步带,“魔力”为何这么大?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伏龙同步带自创立以来,所有精力扑在同步带的研发制造上。2023年开始,林胤越钻研,越意识到常规同步带的局限性。

常规同步带的齿形一般呈梯形或圆弧状,前者结构简单但传动精度较低、噪声较大,后者传动精度明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然而受到形状限制,无论如何升级材料、修改参数,常规同步带仍无法实现更加高效平稳的动力传输。

怎么办?是否改为人字齿?

人字齿因呈“人”字形而得名,啮合传动的接触面由平行接触改为斜面接触,不仅可以消除轴侧滑向力,提高同步带轮与同步带的啮合精度,与相同规格型号的其他同步带相比,还能提升径向载荷,增强承载力,降低噪声。

目前,人字齿同步带主要为高精尖、小尺寸传动设备做配套,代表着同步带设计制造的国际领先水平,市场规模逾10亿美元。

然而,国内迟迟无法实现自主研发,多数企业只能望着这个市场叹息。

“没有设备、没有模具、没有工艺,甚至连设计参数都没有,只有几根从市场上淘来的样件,但我们有信心研发出国内首条人字齿同步带。”林胤召集企业内有关材料研发、齿形设计、工艺工程、测试验证等环节的精锐,很快行动起来。

第一版带子设计出来,齿形不对,左右不对称,重来;第二版样带做出来,产品破损,无法脱模,重来;第三版带子实验数据与样件比对不达标,重来;第四版同步带与齿轮贴合度不够紧密,重来……

一次又一次的“重来”,仅同步带的配方,团队就调整了上百次。

“直线传动、斜向啮合,形状不同,受力点和发力点都会不同。就像面粉、酵母及水的比例各有不同,揉搓、发酵、蒸烧的时间不尽相同,包子的口感会千差万别一样。”林胤说。

团队对聚氨酯基材进行特殊改性,又引入新型增强纤维和耐磨助剂,同时调整制作工艺,在抗低温脆性、抗高温蠕变和耐磨性上取得重要突破。

同步研发的还有人字齿轮。

终于在今年年初,伏龙同步带带着全套人字齿传动系统,向全球市场展现实力。与常规款相比,该系统可以减少20%振动,传动功率提升50%,系统重量减少15%以上。

林胤告诉记者,就在本月,试单的人字齿同步带将陆续出货,无论是给高端精密传动设备配套,还是给新能源装备配套,均有“一搏之力”。

专家点评

伏龙同步带抢滩高端市场的经历,核心在于技术突破引领精准营销。其成功并非依赖低价或规模化,而是凭借解决行业痛点创造差异化优势。这种创新成为叩开国际高端客户大门的“金钥匙”。

以颠覆性技术满足高端需求,辅以精准渠道曝光和灵活的试单策略,是中小企业突破国际垄断、赢得头部客户的有效路径。技术是“1”,营销策略是后面的“0”,二者结合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宁波诺丁汉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畅)

2025-07-0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2385.html 1 3 “小齿”立大功,一撇一捺叩开新市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