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雷
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新时代促进“两个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聚焦更好地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着力在组织覆盖上找准突破点,在作用发挥上找准发力点,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找准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的实践途径,夯实党在民营经济领域的执政基础
民营企业党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的政治功能,对标对表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立根铸魂夯实政治根基,淬炼锻造提升政治本领。
一是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民营企业负责人为重点,分层分类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企业家和企业员工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定力。二是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当好开路先锋。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确立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建立党组织研究讨论企业重大事项前置程序,引导民营企业在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实践中,共建战略平台新格局,共筑现代经济新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三是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个人价值。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把回报社会作为价值追求,致力于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光彩事业发展,争当“富而有责、富而有爱、富而有义”的典范。
聚焦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织密组织体系,提升民营企业党的组织覆盖质量
按照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的原则,创新组织形态和机制优化破解覆盖难题,提升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依托行业协会、基层商会等健全行业性党组织。落实“抓行业就要抓党建”责任,推动行业党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典型引路作用,把党建要求融入产业发展,形成“条抓块统、立体贯通”的组织体系和党建“全链条”,实现党建与产业同频共振。二是依托各类园区、楼宇商圈等健全区域性党组织。聚焦城市经济新业态企业和新就业群体的特点,推行“行业统建+片区联建”模式,通过组织变革和空间重构,打破企业单元归属,在地域相近、功能相似的企业设立联合党组织,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脉络。三是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按照“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的模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归口建、挂靠建等方式,指导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委。把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为一体推进链上企业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项目联推、难题联解、市场联拓创造条件。
找准与企业发展的融合点,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
深刻把握赋能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党组织实质作用发挥通道,使党建工作为企业发展所需要、为出资人所支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
一是在强改革、抓创新、促开放上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积极创设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载体抓手,助力企业安全生产、优化管理、提高效益,在服务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支持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在关键岗位、重大任务中展现作为。深化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做法,引导党员人才立足岗位当先锋、打头阵,在承担环保、扶贫、慈善等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引导力。三是强化服务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要求融入员工工作生活中,建立职工重大利益事项协商机制,打造企业与员工利益共同体,使企业党组织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开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聚焦民营企业党建要素保障短板,加强资源统筹,建立健全保障工作矩阵。
一是规范推进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强化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落实组织部门牵头统筹、社会工作部门归口主抓、行业主管部门具体推动、县乡属地兜底“四方”责任,加强对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决策研究和领导部署,深入推进示范点、示范带、示范群建设,打造具有行业辨识度、标杆示范性党建项目。二是建设过硬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队伍。提高民营企业管理层中党员占比,推进企业党组织书记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党员人数多的重点骨干民营企业,可从党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选派党务干部,通过党内选举程序担任党组织书记。三是优化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党组织运行经费、党组织书记工作补助、党员教育经费和党建阵地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财政拨款+党费返还+企业配套”多元经费保障体系,改变经费主要依靠企业筹措的办法,解除民营企业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党建工作评价机制。以业务应用需求为引领、以新兴技术发展为支撑、以组织体系创新为保障,健全党建工作质量监督体系,将企业党建纳入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责任述职内容,推动企业党建工作从“建支部”向“谋发展”“善治理”迭代升级。
(作者单位: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