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旧曲再传承

​——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情探》首演观后

《情探》演出现场。 (水超露 摄)

吕娅娜主演《情探》。(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供图)

王 强

日前,由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复排演出的越剧经典剧目《情探》在宁海首演。该剧由傅派传人陈飞执导,宁海平调当家花旦吕娅娜以傅派应工敫桂英一角。这是吕娅娜获得浙江戏剧表演最高奖“金桂表演奖”之后的一次全新亮相,也是其个人乃至剧团的全新突破。

《情探》主要讲述落第秀才王魁得名妓敫桂英相助,两人恩情缱绻,结为夫妻,盟誓于海神庙,互不变心。后王魁赴京赶考,金榜题名,因贪图权势利禄,休弃桂英入赘相府。桂英接到休书后于海神庙哭诉王魁罪状,自缢身亡。海神爷同情桂英的遭遇,命判官和小鬼引桂英与王魁对证。桂英不舍夫妻情义,再次以“情”试探,不料王魁果然负心绝情,桂英忍无可忍,与判官、小鬼合力活捉了王魁。

在笔者看来,吕娅娜复排《情探》,是一个相当“大胆”的选择。上世纪五十年代,田汉、安娥应邀为上海越剧院创作《情探》,在演出中,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傅派”创始人傅全香广泛吸收了川剧、昆剧的艺术成就,使得《情探》的舞台呈现声情并茂,歌技并重,集中了傅派唱腔和表演的精髓。“行路”“阳告”两场戏,常作为两出优秀折子戏演出和教学之用。

在该剧的传承过程中,傅全香的嫡传弟子陈飞又根据自身特点和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文武兼备的艺术特色,进一步丰满、打磨该剧,尤其“行路”一折,九尺水袖几成标配,文戏武做特色尤为明显,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内心情感,深深吸引了观众。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此次复排,恰恰选择了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这一堪称“天花板”的版本,这是致敬经典、传承经典之举。

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情探》的表演,对主演个人唱念做舞的要求极为全面。吕娅娜曾在个人专场中,塑造过刀马旦、小花旦、青衣、花衫四个行当的人物,唱腔、表演、长水袖等综合功底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但复排该剧还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唱腔上,吕娅娜作为主攻吕派的演员,应工傅派,其发声位置、归韵等都是不小的挑战;表演上,“阳告”“行路”长唱段、长水袖的边唱边舞,对演员的技艺及体力同样具有挑战性。最重要的一点,从海神庙两人相识、恩爱,到“阳告”的负心、情探,人物内心情感变化层次感的拿捏要非常精准细腻。而这些“挑战”,在演出中也极为明显。

整体来看,《情探》的首演完成度较高,颇具神韵。“阳告”一折,吕娅娜的表演大开大合,将人物前后的情绪冲突表现得较为激烈,唱腔声声血泪,直入人心;“行路”一折,她的长水袖同样精彩,抛、抓、打等技巧的运用,让观众看到一位成熟演员对辅助表演的掌控能力;“情探”一折,三次试探层层递进,表演尺度精准。

王魁的饰演者裘玉萍,主攻毕派小生,在该剧中的陆派唱腔同样出彩,流派味道浓厚,王魁从对桂英的痴情到最后决绝的态度,能让观众感到“真”,这是不容易的。而判官一角,则加入了宁海平调耍牙的艺术特色,这种借鉴融合,是亮点,也是特色,是对《情探》这部经典剧目不断融合创新精神的继承。

当然,作为首演,需要改进的地方仍有不少。比如,在“三支香”之前,吕娅娜的唱腔夹在吕派和傅派之间,发声位置不够准确。“阳告”后半段,对人物精神的恍惚感的刻画还可以再加强一些。“行路”的节奏感,还有提升的空间。

王魁的扮演者裘玉萍,因为毕派的底子在,人物表演、唱腔上显得较为开阔活泼,如果再含蓄温婉一点,则更兼具陆派的神韵。此外,前两场敫桂英、王魁两人的对手戏,在表演上可以再细腻一点,要突出人物情感的“真”,才能奠定王魁负桂英以后的“恨”。当然,随着对《情探》的不断打磨,两位主演的配合会更加默契,情感会更细腻,舞台呈现也会在一场场演出中不断完善。

《情探》是一个大胆的选择,却也是院团从自身出发的一个现实选择。作为基层县级院团,该剧团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既要演越剧,还要演平调,一个是生活,一个是使命。基层院团力量薄弱,难以面面俱到。《情探》这部戏虽然对主演吕娅娜个人挑战较大,但剧目整体体量小,需要调动的演员、舞美、资金相对较少,而对经典剧目的打磨,同样能凝练剧团,提升院团整体水平。愿宁海小百花越剧团《情探》能实现从经典剧目到精品剧目的跨越,也愿宁海县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花开两朵,朵朵争艳。

2025-06-30 ​——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情探》首演观后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1701.html 1 3 梧桐旧曲再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