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

沈建国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文化根植于山海相依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商贸传统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底蕴,是中国海洋文明、稻作文化的发源地,唐宋以来的重要港口城市。作为最先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它是中国社会从古代迈入近代的门槛。宁波又是大运河出海口、海丝门户,河海、海陆文化碰撞、裂变,释放出无穷的能量,注定了它具有不一样的文化命运,同时也拥有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光亮点。宁波出版社推出的《宁波优秀传统文化干群读物》一书,广泛汲取新的史料、新的学术成果,用普及读物的方式梳理宁波文化特质,阐释其发展轨迹。

主题架构:聚焦“优秀”,锚定港城

全书内容采用“时间纵轴+专题横轴”的立体结构,类似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的融合。各专题自成一体,既见历史全貌,又突出重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传统文化被冠以“优秀”,是因其与时俱进,合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要求,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资源、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全书的编写都贯穿着坚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核心理念。每个专题文化的阐释及其本末叙述都撷取历史的精华,着力于彰显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宁波自古以港立城,因港而兴。港口作为中外交流窗口,使宁波成为多元文化交汇地,也塑造了宁波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全书锚定港城文化,以宁波最有亮点的特色文化为取材的逻辑起点,是因为这一文化形态深刻体现了宁波的地理特征、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核,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纲举目张,执本末从,深耕港城文化,也是实现城市从“物流枢纽”到“文明枢纽”跃升的关键。

内涵提炼:深入开掘,精准概括

宁波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传统文化元素繁复冗杂,既有海洋文明的开拓性,又有农耕文明的务实性;既重商道,亦崇文脉,又有在多元交融中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本书在深入挖掘、梳理文化资源,大量汲取最新史料与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从更高、更宽阔的视野对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做精准提炼。

近年来,宁波的史前遗址发掘与城市考古硕果累累,城市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空前活跃,本书在吸取大量考古发现与学术前沿研究成果方面十分出彩。从河姆渡、田螺山到井头山,诸多重大遗址的发现把宁波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进到了8000多年前。句章故城与宁波老城区(子城、三江口海运码头、宋市舶司、永丰库、望京门等)考古发现,使宁波城市沿革的历史叙述变得更为清晰而丰满。数字化带来历史文献查阅便捷,许多尘封库房或远在域外的珍稀文献因网络得以利用,也为本书的深度开掘贡献良多。

全书分文明起源、城市沿革、物产、学术、文学、艺术、教育、科技、藏书、海丝、商帮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十二个专题多维度切入,也是对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概括,尤其是文化特质的把握,颇有启迪意义。诸如开拓进取的港城文化,既广泛吸纳中外文化,又恪守传统伦理,坚守文化主体性,造就了宁波人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崇文重教的学术传承,既有“耕读传家”的风尚,又强调“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注重实践与民生,塑造了宁波务实创新的文化基因;近代宁波商帮以“信义行天下”“义利并举”的价值观,使宁波商业文化更具有可持续性、更富有人文关怀,由此形成了诚信为本的商帮精神;宁波被称为英雄的城市,是浙东革命火种的诞生地,仁人志士层出不穷,无论“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还是革命者解放全中国,爱国是第一社会责任,家国情怀铸就了宁波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

叙事话语:学术铺陈,艺术表达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如何通过干群读物这一特殊载体进行有效传播,话语表达方式至关重要。本书融干群读物的简明直白与文史著作的深邃透彻于一体,行文准确不刻板,叙事生动无戏说。

全书各章大都以特色文化专题叙述,形成独立完整的叙事单元。相关内容整合成连贯的叙事,完整呈现,脉络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全貌。这非常有利于历史学科的叙事与论述,使内容更有逻辑性和故事性。同时还能实现专题中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如进士之乡与院士之乡的呼应、海丝文化与“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关联,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本书的作者都是长期深耕于宁波地方文化的行家里手,在学术话语的通俗化转译中,既保证了书稿的学术分量,又生动传递了宁波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作为一部十余人参与的集体作品,从内容架构、标题整合、文风统一乃至避免内容重合等环节,都凝结前期出版策划与后期编辑加工的努力。学术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使地方文化传承既保持思想深度,又具备传播广度,让古籍里的文字、博物馆的文物、历史街区的名人故居都成为可感可触的“故事”,这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兴的战略课题。

(作者单位:甬城历史文化研究所)

2025-05-2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4957.html 1 3 以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