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涂玉华
“总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如果能找到工作,为家里分担开销就好了。”51岁的肢体四级残疾人杨某自待业在家后,生活的经济压力让他感到焦虑。北仑区零工市场“经纪人”小陈在新碶街道芙蓉社区摸排时发现,杨某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经纪人”了解他的情况后迅速行动,与宁波格佳物业有限公司联络沟通,最终让杨某成功入职公司的安保岗位。“现在我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还有‘五险一金’,生活终于有了盼头!”杨某说。这是北仑区零工市场“经纪人”成功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个缩影。
为破解残疾人就业难、收入低问题,不久前,北仑区在全省首创残疾人零工市场“经纪人”助残疾人就业新模式,通过部门合作、市场驱动等举措,拓宽残疾人就业增收渠道。街道残联委托新业态服务中心,为残疾人聘用一批零工市场“经纪人”,他们大多是社会组织的成员,以公益性为导向,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他们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残疾人家庭、身体、特长等情况,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帮助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为他们提供就业衔接服务。
在新碶街道,承担特殊任务的“经纪人”深入各村(社区),开展了爱心走访与政策到家活动,为1918名残疾人建立调查档案,精准掌握他们的生活与就业需求情况。同时,与18家用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依托数智化技术精准匹配就业供需,还主动对接吉利集团等13家重点企业,挖掘100多个残疾人用工需求岗位,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
“经纪人”帮助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点亮残疾人就业创业“指路灯”。在抖音直播职业技能培训课上,残疾人刘某正在演示抖音直播带货。培训老师在旁实时指导。北仑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残疾人零工市场“经纪人”围绕新业态,推荐残疾人参加各级定点培训机构举办的抖音直播、数据标注等培训,并开展跟踪服务,加强与参训人员联系沟通,及时提供就业指导,让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通过培训,36名残疾人掌握了直播、剪辑、数据分析等技能,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实现了从“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
在梅山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农疗基地里,农业专家正在教授农业技能。“目标是让他们在泥土里找到自信。”梅山街道农疗基地有关负责人说,基地采用“工疗+农疗”模式,让残疾人既能通过干农活获得收入,又能在自然环境中康复,实现了疗愈和增收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