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裴庚益 王红雨
“咣咣咣”……锣鼓一响,只见龙头抖动,一条彩龙上下翻滚,或仰或卧,钻来跳去,翻“云”覆“雨”……5月15日上午,在奉化尚田中心小学操场上,10名学生在奉化布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亮亮的指导下练习九节龙表演。在一旁观摩的有陈亮亮的父亲陈行国、学校体育老师樊雷波。
“今年暑假,我准备带着孩子们去省里参加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去年尚田中心小学的‘学生龙’夺得舞龙大赛竞速比赛金奖,今年大家力争再创佳绩。”排练间隙,陈亮亮提醒队员们注意舞龙的手法、脚步,在游龙行进时做到“人龙合一”。
“舞龙少年”惊艳舞台
像这样的舞龙排练,奉化尚田中心小学师生每月都会开展好几次。自从组建舞龙队以来,该校已培养近千名舞龙少年。
“陈行国师傅是奉化布龙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也是他的一名徒弟。”樊雷波介绍,在他和陈亮亮的指导下,奉化尚田中心小学学生与省里其他舞龙少年切磋过招,并“舞”出累累硕果——在两届省青少年(儿童)龙狮锦标赛上获得3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获市首届中小学传统体育舞龙项目竞速舞龙一等奖……
据了解,舞龙的表现手法包括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动作套路等。奉化布龙有近千年历史,其艺术特色是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奉化布龙表演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说起奉化布龙,尚田中心小学学生李启浩打开了话匣子。
李启浩是该校602班的学生,也是校舞龙队的“明星”之一。2022年以来,他在陈亮亮、樊雷波等人的指导下,苦练舞龙技艺,逐渐成长为一名“龙头手”。李启浩介绍,从小他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像陈行国那样的舞龙高手。
读三年级时,李启浩成为校舞龙队队员。没想到首次参加排练的他遇到挫折。“当时因为分心动作没做到位,我在舞龙时被龙身砸中了头,非常疼。”李启浩回忆道。
这个挫折并没有让李启浩气馁。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向陈亮亮等拜师学艺,舞龙技艺日渐成熟。
李启浩的同学毛炳皓也是奉化布龙的一名“粉丝”。目前,他在九节龙中执掌“龙六”一环。“‘龙六’是九节龙的第六节。作为这个位置的舞龙手,既要关注前面队员的手法、脚步,也要提醒后面的队员配合跟进。”毛炳皓说。
毛炳皓加入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已有3年。在他看来,精彩的奉化布龙演出,离不开舞龙手平时的刻苦训练。“有一次训练,大家翻滚跳跃,盘卷屈伸,难度越做越大。突然,有一节的队员不小心踩在龙衣上,打了个趔趄,顿时龙身塌陷。”毛炳皓说,那次训练让他意识到九节龙必须“一条心”,大家在训练、演出时需齐心协力。
传承创新,“追龙人”续写新篇章
赓续接力、勤练“内功”,让尚田中心小学舞龙队在省市舞龙大赛、文艺演出中大放光彩。今年,在陈亮亮、樊雷波的带领下,这些舞龙少年在奉化区“二月二”民俗文化荟活动中一展身手,为市民带来九节龙和五节龙的“双龙”表演,赢得满堂彩。
“我认为,舞龙不是大人的专属技艺,我们小朋友照样也能舞好奉化布龙!”毛炳皓信心满怀地说。
“90后”陈亮亮说,他在学生时代也有和毛炳皓一样的想法,现在这群“龙的传人”让千年布龙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生。
目前,陈亮亮指导的校园舞龙队有20多支。队员中不仅有中小学生,还有大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2013年以来,陈亮亮和父亲陈行国一直从事奉化布龙校园教学,培养“龙的传人”近万名。
“现在,爸爸主要负责布龙制作,我主要负责教学和演出。”陈亮亮说,近年来,奉化布龙表演形式在创新,舞龙动作也在增多,“希望有更多舞台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加快奉化布龙‘走出去’的步伐,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