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向正
通讯员 林军 实习生 陈贝妮
昨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传来好消息,我市海曙区盲人协会副主席楼陈泉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在会上受到表彰。据悉,我市仅他一人获此殊荣。
楼陈泉是我市第一个在国际大赛中摘得金牌的盲人运动员,也是我市第一个考取全国计算机高级工程师资格的盲人。他从小经受磨难,但在逆境中奋起,披荆斩棘,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国争光;他自学成才,在IT行业艰辛探索,为软件开发提供无障碍技术支持,为盲人朋友沟通交流带来便利。
顽强拼搏 他摘金夺银为国争光
楼陈泉1990年出生于海曙高桥镇大西坝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幼年时的楼陈泉健康活泼,可不幸的是5岁时罹患青光眼,从此他眼前的世界变得模模糊糊。
7岁那年,楼陈泉与游泳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夏天的一个黄昏,由于村里停水,父亲带着楼陈泉去村口的姚江里洗澡。谁知刚接触到清凉的江水,楼陈泉就乐不可支。父亲于是试着教他游泳,没想到仅仅教了一个多小时,儿子就能有模有样地在江中游动了。
“在岸上,受视力所限,沟沟坎坎、甚至一块香蕉皮都是行动的障碍。但在水中我畅通无阻。”这就是楼陈泉爱上游泳的缘由。
上初中了,楼陈泉的青光眼愈发严重,先后做了两次手术都未奏效,视力变得更差。但只要天气允许,他就会隔三岔五去姚江游泳。“当时我一口气能在姚江两岸游好几个来回。”楼陈泉说。
2007年的一天,镇残联干部物色残疾人体育苗子时看上了楼陈泉,不久区残联把他推荐到市少体校参加短期特训,随后楼陈泉跟随市游泳俱乐部汤能能教练接受正规训练。
“因为看不见,训练过程中,撞人、撞墙、撞水线是家常便饭。”楼陈泉说。由于高强度的训练,他的青光眼病情陡然加剧,眼压始终居高不下,影响游泳水平的发挥。为了让身体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楼陈泉眼压升高时立刻去医院注射降压的针剂,实在疼得难受就服用止痛片……为了提高成绩,在教练帮助下,他还给自己设计了一套更为科学、精准的训练方案。
不久后,楼陈泉参加了区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游泳项目中一举夺冠。2008年8月,在宁波市残疾人青少年运动会上他又摘得游泳金牌。后来,楼陈泉到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接受训练。2010年,他在广州2010亚残运会游泳比赛男子S11级100米蝶泳赛中夺冠,为宁波残疾人体育事业实现了亚残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征战国内外赛场,为浙江、为国家总共赢得20多枚游泳奖牌。
刻苦钻研 他“蝶变”成为软件工程师
“也许是楼陈泉在‘水中突围’的拼搏精神,奠定了他后来跨界蝶变的韧性基因,为视障群体树立了‘永不言弃’的精神坐标。”市残联相关负责人感叹。
2019年,楼陈泉从游泳队退役后,没有要求有关部门安排工作,而是自强自立,单枪匹马自谋出路。几年前他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就深感许多应用软件对视障人群不太友好,比如社交软件聊天页面,消息收到后却不知道对方是谁,很多语音无法正常播放等。面对使用数字产品的种种不便,楼陈泉萌生了投身IT产业改变现状的想法。
然而,IT行业科技含量高、竞争激烈,对全盲的残疾人而言,从事这个行业相当不易,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更是难上加难。比如,盲人阅读文献、视频全靠读屏软件,速度比常人慢了好几倍。经过数年的不懈钻研与虚心求教,2019年9月,他获得了全国计算机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和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从2012年第一次接触微信开始,楼陈泉就不断地向腾讯公司反馈自己使用微信的体验,就无障碍功能优化问题提出建议。他的努力得到了腾讯公司的重视,公司几十名技术人员和部门负责人与楼陈泉一起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听取他在软件无障碍功能优化方面的意见建议,并积极采纳。楼陈泉还为QQ、淘宝、“白描”等多款手机App免费提供无障碍咨询和技术支持。至今,楼陈泉参与无障碍功能优化和技术支持的软件有30余个。
目前,他专业从事无障碍软件的改造和提升工作,与健全人士“同场竞技”,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热心公益 他为残障人士排忧解难
在事业上实现华丽转身的同时,楼陈泉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积极扶残助残,实现了从信息无障碍受助者到创造者的身份转变。
自2017年担任海曙区盲人协会副主席以来,楼陈泉一方面全力以赴做好协会工作;另一方面发挥IT技术特长,围绕视力障碍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鸿沟”,特别是银行转账、网购、网络就诊等难点痛点,自己撰稿、自己播讲、自己录音,制作了一系列信息无障碍教学课程,采取网上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广大盲友掌握智能手机和电脑的使用技巧。不仅如此,他还和朋友一起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中文辅助功能”,定期推荐适合盲人使用的手机软件、电子产品,提高盲友独立生活的能力。截至目前,他已经举办线上线下课程50多次,受益残疾人1000余人次。
在促进信息无障碍方面,楼陈泉向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公司提出700余条无障碍方面的建议,其中95%以上得到采纳。楼陈泉还与他人合作开发设计了Sullivan Plus、鱼鱼读屏、声之梦阅读器、白描等App,这些App成了视障人士最得力的“数字盲杖”,公益效应辐射全国1700多万视障人士。
“只要做好无障碍优化,残疾人在使用AI时与健全人几乎没有差别。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正在为残疾人创造更广阔的平等参与空间。”楼陈泉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努力钻研IT技术。“我愿意尽己所能,在促进信息无障碍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