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璐
上周末,宁波公交集团第二分公司开出一堂特殊的“社会融合课”。20岁的孤独症青年毛毛(化名)攥着公交卡,在志愿者的轻声鼓励下独自登上公交车。刷卡、扶稳、落座、听报站信息……当车辆停靠在目标站点后,毛毛起身下车,司机陈霞娜为他竖起大拇指:“小伙子,真棒!”
毛毛妈妈第一时间迎了上去,眼神满是关切。“宝贝,学会自己坐车的感觉怎么样?”尽管毛毛没有说话,但他脸上灿烂的笑容说明了一切。
“不敢看人”“听不得刹车声”“分不清站名”……这些是孤独症青少年的乘车障碍,但通过半天的学习体验,可以把他们独自坐公交的“不可能”变成“下一站见”。
这场“蜕变”源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基金会与宁波日报民生e点通皓子妈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性·跟学系列”训练营。该活动得到了宁波市妇女儿童基金会、宁波市公交集团、宁波工程学院、阿拉社工、星梦社工等多家单位的支持。
在活动中,宁波公交集团开放真实运营线路作为实训场,全国劳模陈霞娜带领“星宝”逐一破解“乘车密码”——识别电子站牌、感受车辆运行状态、模拟突发状况应急演练……当天共有30名“星宝”参加了乘坐公交的技能训练课程。
在训练营结束后,“星宝”小宇的妈妈林女士的发言让全场动容:“一年前,我带着他躲开每一辆公交车;一年后,我送他上车,和他说‘下一站见’。对小宇来说,宁波这座城市就像由无数个‘下一站见’编织而成的爱心网,‘网’住来自星星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