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晴 通讯员 赖园园
万工花轿、凤冠霞帔、被褥扛箱……昨日上午,象山贤庠镇碶头陈村的浙东婚俗文化馆迎来了一批新游客。这座“内藏乾坤”的乡村博物馆,正是碶头陈村深耕传统婚俗文化、倡导婚嫁新风尚的生动写照。
“以前村里办喜事存在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等情况。”村民白亚芬对此记忆犹新,“有时婚礼上的人情往来更是让钱包‘受罪’”。
如何让婚嫁新风氤氲家园?碶头陈村决定利用村里的油菜花田,在喜事上“做文章”。
“让我们以爱为帆、以文明为桨,在‘花田喜事’的浪漫图景中,共绘‘浙风十礼’的崭新篇章!”新人代表的倡议声在花田间回荡,将“海誓山盟”的千年婚俗与“婚事新办”的时代新风交融。这是今年3月30日发生在村庄“花田喜事”集体婚礼上的动人一幕。
动人的不只是语言,还有行动!
在这次“花田喜事”中,新人乘坐“幸福专线”公交车抵达现场,婚礼仪式摒弃繁冗流程,代之以集体宣誓、非遗婚书制作等环节,既保留仪式感,又彰显环保与节俭。
章霞军和王董尔是参加这次“花田喜事”集体婚礼的其中一对新人。“我俩本就不想铺张操办婚礼,恰好看到有这场别具意义的中式集体婚礼,便毫不犹豫报名了。”新郎官章霞军说。新娘王董尔也表示,在婚礼筹备时,小两口决定践行“零礼金”的理念,“喜事不该被金钱裹挟”。
“我们村还积极践行婚宴宴席只开一次、都放在文化礼堂办的标准,并且根据四季时令制定样式,让喜宴新风扑面。”碶头陈村党支部书记白源延笑着说。
既褪去浮华外衣,又守住文化内核。据悉,碶头陈村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花田喜事”。经过多年精心打造与持续运营,“花田喜事”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丰富的活动形式,成为村庄一张极具影响力的文旅名片。
婚嫁文明新风的推广,不仅让碶头陈村的风气焕然一新,更成为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切入口”——
村里分步开展整村改造提升,把“囍”元素植入村庄每个节点建设,打造婚俗特色文化礼堂,浇筑“花海巡游”步道,建成草坪婚礼基地、喜鹊花桥、红妆之路,营造“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浓厚氛围,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打卡。
此外,村里还深入挖掘浙东婚俗文化潜力,与当地非遗产品、特色农产品合作开发喜醋、喜饼、喜橘等伴手礼,打造“花田有礼”展销厅。这些伴手礼设计精美又不贵,深受年轻人喜爱。
“没想到我们村还把‘喜事’玩出了名堂!龙虾鲍鱼堆出来的面子,哪比得上全村人齐心弘扬新风来得体面。”村民蔡旺笑着说。
记者手记
走进象山贤庠镇碶头陈村,浙东婚俗文化馆中万工花轿诉说着传统内涵,草坪婚礼举办地的茵茵绿草彰显现代新貌。
传统不是沉重的枷锁,而是文化的根基;新风文明也不是对传统的割裂,而是传统在新时代的创新延续。
婚俗改革与文旅融合,让碶头陈村风气一新,也为家园注入了活力。这启示我们,传统与现代可相得益彰,文明之力能绘就乡村美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