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青春

——志坚志立,一封信串起两段精彩人生

刘志坚写给谢志立的信。

刘志坚(右)与谢志立在母校骆驼中学见面。

他叫刘志坚,是一名曾被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点名”表扬的新警,半年中有58个昼夜出差在外,掌纹刻满守护的印记。

他叫谢志立,是一名仍在读高中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泳镜镜面反射着清晨五点泳道浮标上的点点荧光,课本边角沾着训练池未干的水痕。

看似不会有交集的两个人,因助学结对产生了奇妙共振,人生从“平行线”变成“相交线”。

志坚志立,缘起于名,更始于心:一封手写信,带着新警的体温寄到少年家中,字句如种子,在少年的心中生根……

他们以自强为帆,在时代的浪潮中“破茧成蝶”——民警在守护中读懂“责任”二字的分量,运动员在赛场上淬炼出勇气和智慧。两个“志”字遥相呼应,绘就了一幅新时代青年彼此照亮、共同成长的画卷。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周子斐 傅之艺 杨丁妮

志坚志立,缘起于名

“今天早上,我和同事押解嫌疑人从贵阳回甬,在高铁上碰到了我师兄周品文,他也刚完成抓捕任务。”4月30日上午,刘志坚兴奋地给记者发来微信,连称“缘就是这样妙不可言”。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3年7月,一条朋友圈动态吸引了刘志坚的目光——大学校友周品文资助3名高中女生直至她们考入大学的事迹,像一簇火苗点燃了他埋藏已久的助学心愿。

彼时,这位刚穿上警服的年轻人正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回首自己来时的路。在骆驼中学读初中时,起初成绩平平,因为恩师的点拨与自身的勤勉,最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镇海中学,后来又顺利进入浙江警察学院深造。

更令他难忘的是,2009年父亲意外致残后,是学校的奖学金为他撑起了一片晴空。“淋过雨的人,总想力所能及地为别人撑把伞。”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成为他助学行动最原始的驱动力。

于是,被分配到镇海骆驼派出所、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后,刘志坚便联系母校骆驼中学,表示自己也要像学长周品文一样,帮扶一名学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当时老师给我推荐了3名学生。我拿到名单,第一眼就注意到了高中部的谢志立,因为我们两个人的名字很相似——我叫志坚,他叫志立。”

刘志坚获悉,谢志立出生在镇海一个普通的外来务工家庭。先天性右前臂缺失,让他难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写字、洗脸、刷牙、系鞋带……每一件常人看来再容易不过的小事,他都要学习无数遍才能做到。命运的考验,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而是另辟蹊径,成为了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泳池中奋力追逐梦想。

“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在和老师深入沟通交流后,刘志坚作出了选择,“志坚志立”成功结对。每个月,刘志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用来资助谢志立。

直到后来,刘志坚才知道,老师积极促成他俩结对,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更看重的是他的人品,希望他能言传身教,对谢志立进行精神资助。因为在逐梦的路上,最稀缺的不是天赋或机遇,而是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坚韧、藏在细节里的正直和烙在血脉中的担当。

刘志坚今年25岁,祖籍湖南,小学时随父母搬来宁波,2013年至2016年在镇海骆驼中学就读。家庭出现意外后,他突然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开始发奋图强。因离家较远,夜自习后回去不方便,他写信给校长,希望能像高中生一样寄宿。虽然请求没被批准,但校长在大会上表扬了他,称他“爱学习,能成大事”。

“小刘爸爸意外残疾,这些年他们家挺不容易的。这个孩子人品不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有老师告诉记者,2023年6月,即将毕业的刘志坚用自己积攒的奖学金,帮父亲翻新了那辆用了10年的旧车。

在他们一家人眼中,这辆车就是“家人”。正如刘志坚自己在微信中写的那样:“一辆十年老车,陪伴父亲走过意气风发的时光,也在家里不景气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更在父亲东山再起时形影不离……”

挑选刘志坚作为谢志立的“引路人”,那是因为老师知道——刘志坚骨子里那种坚韧、把苦楚熬成星火的明亮,恰是折翼少年破浪时最需要的帆。

一封信,串起两段精彩人生

“一开始,我以为结对的只是一名普通的体育特长生。”刘志坚告诉记者,结对助学第一个月,尽管已有对方的银行账号,他还是选择写信加邮寄现金的方式与谢志立“认识”,如他自己在信中所说的那般“展信舒颜、见字如晤”。

彼时,谢志立正在北京进行封闭式集训,备战巴黎残奥会。这封信由他的父母代为接收,信纸上洋洋洒洒写满了刘志坚对谢志立的鼓励,真诚的字句,如同暗夜的火花,点亮人的心灵。谢志立的父母读后大为感动,将整封信拍了下来,通过微信转发给儿子。

“集训管得很严,我们很少与外界接触。收到志坚哥的信,我感到很温暖,但那会儿因环境所限,回不了信。不过这份情、这件事,我记下了!”谢志立告诉记者,集训告一段落后,他立即联系自己的班主任,得到了刘志坚的微信。

这一聊,两人发现彼此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

“他有一个弟弟,我有一个住在一起的堂弟,我们都是当哥哥的。混熟以后,他开玩笑称我‘学霸’,我叫他‘冠军’。”刘志坚说,初次“网聊”,谢志立给他的感觉就是“开朗、上进”,并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缺而自卑。

后来,他还去深入了解过谢志立的情况,发现他很像另一个自己——人生有挫折,但勇敢向前冲,迎难而上。

“小谢告诉我,小时候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所以不太敢和人说话。小学时,残联的一位老师发现他有成为运动员的潜质,于是,他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走进了训练场。后来,他在游泳这项运动上开始展露天赋,就这样一直练下来了。”刘志坚说,谢志立说时轻描淡写,但背后的不易他感受到了。

作为一名右前臂缺失的残疾人,身体的平衡都很难掌握,更不用说参加体育训练了。谢志立初下水时,游着游着就偏离了泳道。其他孩子学一个动作只要两三天,谢志立需要一个多星期,但他从不气馁,抓住机会练习。

就这样,每天上午文化课,下午游泳训练,一年365天不间断,谢志立坚持了下来。

在2017年举行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谢志立荣获第二名。自那以后,他接连斩获各种奖牌,人称“独臂小飞侠”。

对于刘志坚,谢志立的感受就是——这声“哥”喊得心服口服。

“和志坚哥聊了一段时间,从文字上就能看出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熟悉后,我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比如行为举止及为人处世的方式等。”谢志立说。

后来,他们在线下见了面,“阳光、开朗”是刘志坚给谢志立的第一印象。因为平时坚持健身,刘志坚的身材魁梧健硕,职业又是警察,这让谢志立倍感亲切。

谢志立还从老师处获悉了刘志坚的人生经历,从那以后,这声“志坚哥”,他喊得更亲热了。

共同成长,开启人生新篇章

深夜隔着屏幕的长谈,让哥俩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高三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谢志立总会在训练之余找刘志坚吐露心扉:“哥,我想考湖南那边的一所大学,但文化课方面有点拖后腿。我有点愁啊,你英语不错,有没有什么学习窍门?”刘志坚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当年的学习方法和相关经验分享给了这位学弟。

学习和训练遇到“瓶颈”的时候,一贯积极向上的谢志立也会有短暂的迷茫与焦虑。而屏幕另一端,刘志坚的回复总能给他带来丝丝暖意:“赛场和考场都是战场,但人生是更广阔的疆场,不要放弃,每前进一步都是超越。”

有了刘志坚的陪伴,谢志立的压力有了宣泄口。“志坚哥有问必答,而且他一直在劝诫我: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能支撑我走得更远!”

闲暇时,谢志立和刘志坚也会玩玩游戏放松紧绷的神经。两人多次想“双排”,无奈总有一方临时有事不得不爽约。

原来,刘志坚从派出所被借调至镇海分局刑侦大队。从此以后,出差成了家常便饭。最长一次纪录,半年时间他在外奔波了58天。

去年“五一”假期,刘志坚等人在高铁上“躺睡”的照片,被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点名”表扬。“不雅照”的背后,是一抹最美“警”色:他和同事完成抓捕任务返回宁波,却遇到假期出行高峰,只买到无座票,已多日未休息的他们累得“躺成一片”……

“看了网友的评论,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刘志坚说。

从警以来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刘志坚时会和“新老弟”分享。同样,谢志立也为他感到骄傲并劝他多休息——新认的“哥”太拼了!

2024年盛夏,谢志立也迎来了“高光时刻”,他出现在巴黎残奥会的聚光灯下。

“2023年12月,我被选中备战巴黎残奥会。作为一名运动员,能参加这一最高级别的赛事,肯定是非常激动的,同时压力满满。”谢志立说,那段时间能熬过来,少不了“志坚哥”的陪伴与疏导。

“独臂小飞侠”在巴黎残奥会游泳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实力,虽未站上领奖台,但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突破。“我们都看了他的比赛。也许是经验不足吧,前期游得飞快,导致后期体力不济……”刘志坚说,“名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证明了单手也能劈开风浪,敢和命运掰手腕的人,追光的每一步都是胜利。”

回到宁波后,骆驼中学为谢志立举办的欢迎仪式上,出现了刘志坚的身影。图书馆的合影定格了两张年轻人的笑脸,背景是整排书架,仿佛隐喻着知识与情谊共同构筑的精神家园。谢志立兴奋地分享着奥运村的见闻,刘志坚则望着翻新的校园感慨万千。

如今,刘志坚的警服肩章愈发闪亮,谢志立的体育生涯也开启新篇。他们的故事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却因平凡中的坚持而弥足珍贵:一封信让他们互为“镜像”,在彼此眼中照见了理想主义者最赤诚的模样。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5-05-06 ——志坚志立,一封信串起两段精彩人生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2149.html 1 3 双向奔赴的青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