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

“触·迹”美术展邀你打卡

展览现场。 (沈天舟 黄银凤 摄)

记 者 黄银凤 沈天舟

通讯员 邱 蓉

甬江南岸的滨江水韵公园内,三间茅草人字顶的屋子静静矗立,它们曾是甬江边的制冰工厂,如今成为宁波市青少年美育中心。

昨日,“触·迹”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生作品展在这里举办,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场工业遗存与当代美育、艺术创新的跨越时空的对话。

工业遗存焕发新生:从冰厂到美育中心

冰厂与宁波的渔业相伴相生,形成了“万亩冰田”的壮观景象,成为甬江两岸独特的风景线。因此,这里有个承载着宁波百年工业记忆的名字——冰厂跟。

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冰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关于它们的记忆并未消失。

几年前,作为“三江六岸文化长廊”的一部分,冰厂跟以展馆的形式重生,成为宁波水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如今的冰厂跟,不再是存储冰块的地方,而是青少年美育的摇篮。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工业遗存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去年8月,宁波市青少年美育中心的落户,让这片曾经的工业用地焕发全新生命力。

正如宁波市文化馆馆长孔燕在开幕式上所言:“此次的毕业生作品展,既是艺术教育成果的体现,又是高校美育工作的生动答卷,与市青少年美育中心的成功携手,为‘青少年美育之都’建设完美赋能。”

艺术与美育的碰撞:“触·迹”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以“触·迹”为主题,旨在打破传统艺术的边界,探索材料与灵感的全新可能。

“‘触’是材料的相遇,‘迹’是实验的存证。”展览前言中的这句话,精准概括了创作者的艺术追求。

在这里,绘画不再局限于笔与纸的对话,而是多种材料的交融与碰撞。粗粝与光滑、尖锐与柔软的质地,在光影下形成独特的叙事,每一处肌理都是创作者思绪的延伸。

展览汇聚了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的40余幅作品,涵盖综合绘画、中国书画、实用美术作品。作品类型丰富多样,既有传统中国书画的古典韵味,也有现代装置艺术的大胆创新。

如,毕业生王柳丁的作品《“宁”音鹭韵》以宋徽宗《瑞鹤图》为灵感,结合宁波大学的校园景观,将白鹭的灵动与学府的底蕴完美融合;潘杨彤的系列组画则以未来乡村图景为主题,表达了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憧憬。

美育普及:社会多层面的联动

本次展览由宁波市文化馆与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是高校艺术教育与社会美育普及的一次成功实践。

“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单位,宁波市文化馆始终致力全民艺术普及与美育创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不仅为青少年美育注入专业力量,也为公众提供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机会。”孔燕表示,未来,希望更多社会美育志愿者团队加入,为促进宁波市公共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展览面向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学生和家长前来参观。观众穿梭于展馆之间,用目光触摸艺术的痕迹,感受材料与灵感交织的魅力。

古韵新唱:城市记忆与艺术未来

冰厂跟的前世今生,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与蜕变。从工业遗存到美育中心,这片土地的功能虽已改变,但其承载的文化记忆却愈发鲜活。

展览中,艺术学子用作品回应历史,用创新展望未来。正如孔燕所说:“每一件作品都是青年创作者的思维火花,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具象表达。”

这场展览不仅为毕业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宁波市民带来了一场艺术与美育的盛宴。工业遗存与现代艺术的交融,让冰厂跟焕发出新的光彩,也为宁波“青少年美育之都”的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2日。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妨走进曾经的冰厂跟,感受工业遗存与美育、艺术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让艺术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2025-05-01 “触·迹”美术展邀你打卡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1600.html 1 3 工业遗存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