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佳辉 通讯员庄源 岑曼珂)近日,以慈善基金助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在江北区庄桥街道落地。日前,该补助资金已发放到位,110名困难群众获益。
近年来,江北区人社局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数据显示,去年该区参保人员的人均待遇水平同比增长20.72%,人均缴费金额增长84.76%。
不过,对于困难群体而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待遇相对偏低的问题长期存在。为此,江北区人社局积极拓展集体补助的筹资渠道,以进一步筑牢城乡居民的晚年保障基础。
据江北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便率先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村集体补助试点,推动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将可支配收益用于成员的缴费补助。这一模式在前江街道和慈城镇的6个村推行,惠及近30名居民,人均集体补助金额达100元。
为进一步拓宽集体补助筹资渠道,帮助困难群体安享晚年生活,今年,江北区人社局以庄桥街道为试点,以慈善基金为切入点,面向街道辖区内符合补助条件的参保人员,探索通过慈善基金充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据介绍,此次试点工作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广”,即补助覆盖面广。慈善基金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补助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覆盖庄桥街道所有在职参保的四类困难人员。二是“实”,即服务流程简化。通过数据共享和比对,无需困难人员主动申请,即可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三是“深”,即补助方式多样化。根据不同村(社区)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参保需求,探索差异化的补助模式。
下一步,江北区将总结此次试点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筹资机制,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