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惠兰 通讯员 方红红
4月23日,“阅千年文脉,行山海万象”主题文化体验活动在象山县8大文化场馆同步展开。220名随迁子女在陶片纹路中触摸文明起源,在渔歌号子里聆听历史回声,这也标志着象山县“阅行六千年”公共文化共同体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在象山县文化馆,当国家级“非遗”项目“唱新闻”的鼓点响起,同学们瞬间被舞台吸引。三代传承人接连登台,从徐福东渡到诙谐的现代故事,从单鼓独唱的原始形态到加入乐器的现代演绎。“唱新闻”在传承人眉目传神的表演中化作文化密码,引得孩子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捧腹开怀。
象山县博物馆以一枚“古锚”为起点,带领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六千年奇妙探险之旅”。
从以塔山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围垦文化,到以盐文化、海防文化、渔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讲解员围绕着博物馆内6000余件文物向孩子们一一介绍,学生们被这些精美的文物吸引,不时发出惊叹。
最令人雀跃的当数“象寻珍:跟着象山三宝来寻宝”活动。
在寻宝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深刻体会到了象山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热情。
在象山少儿图书馆,同学们参与了一场以“何以象山”为主题的“经典阅读课堂”。
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象山地图,并讲解了象山的起源,生动展现了象山人民与海洋共生共荣的智慧。
在象山县非遗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演示了象山剪纸的独特技法,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红纸折叠、裁剪,当可爱的“象山三宝”跃然纸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
象山少儿图书馆的“经典阅读课堂”与象山县博物馆展览形成内容呼应,学生们在课堂上读到象山渔文化内容后,可在非遗馆体验渔网编织技艺……这种“阅读+实践”的闭环设计,让阅读更生动有趣。
作为象山县推进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创新实践,“阅行六千年”项目深度融合公共场馆资源,实现8个文化场馆空间和功能的集聚,为广大市民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象山集群式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