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治
受宗法制度和儒家“慎终追远”要求的影响,中国人特别重视宗族观念、血缘关系,喜欢追溯祖先的世系。王阳明和其父王华在追溯家族谱系时,皆认为自家姚江秘图山王氏出自绍兴王羲之一系。现代学者经过仔细考辨认为,王华和王阳明的说法有误,姚江秘图山王氏世系传承自乌衣王氏世系,而乌衣王氏世系与王羲之兰亭王氏世系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支系,两支王氏皆源自汉晋时期的王览。王览所在的临沂王氏,宗祖为东周周灵王太子姬晋。由周灵王太子姬晋到姚江秘图山王氏始祖王季,其间经历了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临沂王氏—乌衣王氏—三槐王氏—余杭王氏—达溪王氏—秘图王氏的传承、流衍过程。
太原王氏及其著名人物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姬晋与父亲周灵王在治国方略上有不同意见,因直谏触怒周灵王被废黜为庶人。其子姬宗敬在周景王时曾担任司徒一职,后辞官隐居平阳郡。由于家族源于周王室,时人尊称其家族为“王家”,即“王族之后”,于是姬宗敬改以“王”为姓,追尊其父姬晋为太原王氏宗祖,太原王氏世系由此开端。
太原王氏传承至第十六世,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王翦,王翦生子王贲,秦国统一的六国中,赵、魏、楚、燕、齐五国皆由王家父子所灭。王贲生子王离,也是秦国名将。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秦二世胡亥命令王离领兵攻打赵国,王离将赵王和张耳包围在巨鹿,项羽带兵北上救赵,王离兵败被俘。王离生有二子:王元和王威。长子王元为避秦乱,举家迁徙至琅琊郡,是为琅琊王氏始祖。琅琊王氏起于王元,迄于王袭,共五代,由琅琊王氏又开出临沂王氏。
临沂王氏及其著名人物
琅琊王氏第五世王袭,官拜太原太守,生子王广、王吉。长子王广随父亲至太原赴任,次子王吉仍居于皋虞,后迁居临沂都乡南仁里,成为临沂王氏始祖。临沂王氏起于王吉,迄于王裁,共九代,其中著名人物有王吉和王览。王吉是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历经武帝、昭帝、宣帝、元帝四朝,可称一代名臣。王吉兼通五经,尤其擅长《春秋》。当时解释《春秋》的有五家:《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邹氏传》《夹氏传》,王吉是唯一能讲授《邹氏传》的经学家。除了精通《春秋》,王吉也是研究《论语》的专家。其时《论语》有三个版本:用先秦蝌蚪文写成的《古论语》以及用汉代通行隶书所写的《鲁论语》《齐论语》,王吉是研究《齐论语》最著名的经学家,也是齐论语学派的创始人。
王融是王吉第六世孙,原配为其生子王祥,继室为其生子王览。王览的母亲朱氏常常迫害王祥,王览对母亲的行为极不赞同。当得知母亲要毒死兄长王祥时,王览立马奋不顾身地去争夺毒酒,后来为防止母亲下毒,连母亲送给王祥的饭菜也要先行尝试,这一事迹被收入《二十四悌图》中。王览生六子,长子王裁生王导,王导是乌衣王氏世系始祖。
乌衣王氏及其著名人物
王导是王览的长孙,年轻时就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好。王导感到司马睿是值得辅佐的明主,于是和其堂兄王敦一起为司马睿献策移镇建邺(后改名建康,即今南京),并随着司马睿举族南渡,是为乌衣王氏始祖。乌衣王氏起自王导,迄于王搏,历二十世,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当然非王导莫属。
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竭力辅佐司马睿建立、巩固东晋政权,历仕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其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团结士族。司马睿称帝之初,缺乏威望,南方士族并不服气。王导建议司马睿实行“亲和”政策,广泛团结南北士族,礼贤下士、招贤纳俊,积极化解南北士族矛盾。二是振奋士气。东晋政权初建,国力孱弱,南北士族之间又多有矛盾,南渡的北方士人见此情形对东晋政权前途心生悲观、消极情绪。王导鼓励大家“勠力王室,克复神州”,及时化解了南迁士人的悲观、失望、迷茫情绪。三是推行教化。王导建议司马睿重视教化,大力兴办学校,传播儒家的五伦思想,以明人伦、启民智,使社会秩序趋于安定。从王导振奋士气、推行教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个心力极强之人,同时善于将儒家的伦理原则运用到社会治理当中。王阳明和他这位先祖很像。被贬龙场,王阳明依然积极、乐观;在平定一地的叛乱之后,王阳明也主张兴办学校,兴行教化。
由三槐王氏到姚江秘图山王氏
王导第十九世孙王搏生四子,第四子王言是三槐王氏的始祖。王言的孙子王祜曾种植三槐于庭,将家中厅堂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由此得名。王言第七世孙王倓生二子,长子王道迁居余杭,是为余杭王氏始祖。王道生四子,次子王补之家居上虞达溪,成为达溪王氏始祖。王补之曾孙王季又移居秘图山北,是为姚江秘图山王氏始祖,也是王阳明的第九世祖。
可见,发端于太子晋的王氏家族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从太子晋的直谏,到王吉的经学造诣;从王览的孝悌典范,到王导的治国韬略。这些杰出人物或建立伟大功业,或以德行垂范后世,或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痕迹。普通人在看到这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时,很容易受到感染和鼓舞,更不要说作为他们后代的王阳明了。王阳明沐浴着先世的荣光,在儒家成圣理想的指引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完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业。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