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腹地:“共富专列”引客又留客

小朋友在采摘蘑菇。(通讯员供图)

记 者 顾佳诚

通讯员 张娜波 干雨微

昨天,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一辆“复兴号”观光小火车缓缓启动,满载游客驶向四明山老区的春日盛景。这趟全长6.8公里的观光线路,将横坎头村与周边汪巷、甘宣等村庄的特色资源串珠成链。

“百果园里的大球盖菇长势正旺,欢迎体验亲子采摘!”汪巷村百果园负责人汪国武热情招呼着刚下火车的游客。

正是看中了小火车带来的客流,从去年开始,他尝试将大球盖菇种植与梅花林结合,推出“林下采摘”项目。“近期周末单日接待超百人,工作日也有不少家庭慕名而来,一周营收近5000元。”汪国武难掩笑意。

随着小火车继续前行,汪巷村小状元游乐园、甘宣村大溪农场等景点次第映入眼帘。“从前村里空有资源,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横坎头村村民黄徐洁望着热闹的站台感慨道。

“单程车票50元,收益由联建村共享。去年一年,仅这一个项目就为周边村庄、农户创收十万余元。”横坎头村党委副书记邱民波说。

“对四明山腹地的村庄而言,我们不缺特色,却苦于体量太小。”谈及过往,梁弄镇相关负责人有些感慨,“横坎头村红色资源丰富却苦于游客停留时间短,汪巷村以状元文化闻名却缺乏系统运营,甘宣村出产优质水果但销路单一……如何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并且依旧保持各村特色,成了最棘手的课题。”

转机始于2018年,梁弄镇党委牵头启动“红锋共富”计划,创新“1+5+3”联建模式,以横坎头村为核心,吸纳汪巷、甘宣、横路等5个村为主要成员,辐射带动让贤、岭头等3个村,通过党建联建机制,将各村特色资源整合为互补矩阵。

“我们每月召开‘发展诸葛亮会’,6个专班协同推进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项目。”在邱民波展示的“红锋资源云图”上,各村定位清晰:横坎头村负责品牌输出,岭南村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甘宣村开发农事体验课程……

通过差异化打造,梁弄镇走出一条“一村突破多村助力,一村致富带动全域”的共富路径。在甘宣村的美丽廊道,不少摄影“发烧友”在此停留,用“长枪短炮”记录四明山的春景。“我们和汪巷村、横坎头村共同投资了270万元建设美丽廊道,既吸引游客驻足,又带火了农家乐。”甘宣村党支部书记张成茂说。

依托组织共建、产业共育、人才共培,梁弄镇加快特色项目建设,目前,标准化滑草场、星空露营基地等10余个特色项目已经落地。去年,联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500万元,较联建前增长156%。

一列小火车,将周边村的文化资源全盘激活,实现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眼下,这列“共富专列”正行驶在四明山腹地,勾勒出“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4-1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9824.html 1 3 四明山腹地:“共富专列”引客又留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