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冯瑄 通讯员徐丽 项亚康)记者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宁海分局获悉,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智慧审批系统“环智通”运行满月,审批时效压缩60%、办事成本降低80%、企业满意度达100%。
通过“环智通”网络平台可以看到,该系统通过流程再造、数智融合、云端协同三大核心举措,依托“项目对接+文件审查”双模块标准化体系,建立24小时在线预审机制,形成“申报—研判—反馈”服务闭环,消除政企信息不对称,实现“零纸质”对接。
以往复杂项目常常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轮次会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如今,宁海通过开发AI辅助决策系统,对选址合理性、法规标准符合性、工艺可靠性、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污染物总量验算六类核心指标进行智能评估,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对接50个,问题识别率达80%,预计每年为企业减损超百万元。
以某年产55吨通用零部件生产线项目为例,评估人员借助AI文本提取能力,识别其某项工艺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污染物总量问题,提出优化整改建议,规避安全风险并减少生产运营成本。
在全周期可追溯的监管方面,宁海构建“实时审查—定向反馈—限期修正”数字化管理机制,倒逼环评单位提升编制质量和时效,形成全周期可追溯的监管链条,项目跟踪覆盖率、问题整改闭环率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在环评项目研判审查上,宁海创新ABC分级审查机制,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举措:A类为环境影响重大、需重点评估的项目,B类为环境影响一般的项目,C类为环境影响轻微、可快速审批的项目。
A类项目会通过“评估小程序”开展技术评估,B类项目会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复核,C类项目由审批人员直接审查。
分级审查以来,资源配置效率提升80%。其中,C类项目即办率达100%,集成地理信息等各类数据实现智能辅助审查,审查效率较人工提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