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尚久
“20年后,我想当一名演员!”近日,镇海区崇正书院601班学生王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好意思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在同学们一片“哇”的惊呼声中,当王晨转身看到身后电子屏幕上呈现20年后成为“演员”的自己,不禁惊呆了——时髦的发型,帅气的五官,嘴角露出一抹迷人的浅笑……这是该校语文老师施珊珊利用两节语文课,用AI帮班上学生看到了20年后“想成为的自己”(4月15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人梦想自己成为军人,有人梦想自己成为科学家,还有人梦想自己成为航天员……许多伟大的梦想,往往始于懵懂的少年时代。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梦想可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无数挫折、经历无数磨难之后,但梦想的真谛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在于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和人生的意义。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是梦想孕育和追求的起点。梦想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梦想都值得点赞,每个追求梦想的人都值得尊重。镇海区崇正书院601班语文老师施珊珊,在该班学生即将迎来“小升初”这个人生重要转折点之际,以“20年后我想成为谁”为主题,对学生开展志向教育,引导孩子们畅谈梦想,并用AI技术帮助每名学生“梦想成真”。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学科成绩只是定义学生的一个选项,不能定义全部。希望有更多像施珊珊一样的老师,巧妙地把梦想“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悉心浇灌,用心培育,那么,他们长大后定会书写精彩的人生剧本。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