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凉协作: 东西部医疗帮扶的“山海答卷”

刘红 殷浩

在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东西部医疗协作成为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的重要路径。自2021年宁波与凉山启动新一轮对口帮扶以来,两地以“中央要求、凉山所需、宁波所能、务实精准”为原则,构建了覆盖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管理优化的协作体系,尤其在县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创新方面形成了示范效应。

以制度创新推动医疗帮扶体系化。2021年6月,两地卫健部门签署协议启动“组团式帮扶”,覆盖凉山11个重点帮扶县。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州县协作网”管理架构,印发专项实施方案,构建多层次帮扶机制: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导入专家资源,建立“云影像”中心实现远程诊疗;推行“一县一方案”定制化帮扶,同步推进胸痛等“五大中心”建设;创新“师带徒”“团带团”人才培育模式,配套实施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十院联盟协作等专项计划。制度层面,通过签订党建结对协议强化组织保障,形成从资源下沉、技术提升到理念革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和均衡化。

从“输血”到“造血”的管理模式创新。凉山州创新“州管县用”人才流动机制,首批统筹44名专项编制,由州级医院选派紧缺人才下沉县级医院。同时,通过东西部协作,选派医护人员赴宁波进修。此外,以新技术填补县域医疗空白。11个县人民医院新建17个临床专科,推广100项新技术,累计开展1.5万台次手术和4000余次远程诊疗,帮扶专家与本地医生结成168对“师徒”。管理模式创新效果显著,普格县人民医院2023年县域外转率从53%降至35%,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本地医师独立完成疑难手术312台次;盐源县人民医院实现手外科技术自主化,完成显微修复等高难度手术。

通过多维度技术应用显著提升医疗效率。在基础设施层面,建立“云影像”中心实现影像数据云端共享,试点区域将存储年限从5-10年延长至15年,降低县级医院存储压力并为5家医院提供专属云空间。应用服务层面推出“云胶片”服务,患者通过二维码实现跨院调阅,减少重复检查;医生可在移动端实时访问数据,如布拖县半年内完成远程会诊247例疑难病例。同时搭建多级远程会诊网络,连接5家县级医院、20余家乡镇医院与50余名专家,形成高效诊疗协作体系。技术赋能层面,依托云平台开发AI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影像大数据自动检测漏诊误诊,降低医生疲劳导致的误差。

目前,东西部医疗协作主要存在以下挑战:习俗差异与协作惯性导致新技术在有的医院落地阻力较大;资源可持续性问题突出,专家派驻周期短,本土人才成长速度需与帮扶节奏匹配;技术适配性方面,东部数字化方案需结合凉山基层实际调整,如网络覆盖不足制约远程医疗发展。这使得帮扶工作面临一定困难,亟需针对性解决方案。

为此,需要深化“本土化”合作机制,建立“宁波专家+凉山骨干”联合工作组,推动帮扶项目与地方需求深度绑定;强化人才梯队建设,通过“精英带团队”模式扩大师带徒覆盖面,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本土医护人员进修;实施技术分层落地,优先推广成本低、易操作的数字化工具(如云胶片),再逐步升级复杂系统。

甬凉东西部医疗协作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管理优化,为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未来需进一步聚焦三大方向:一是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将帮扶协议向长期战略合作升级,建立跨区域医院管理联合体;二是构建数字生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数据共享中的应用,提升协作透明度与安全性;三是延伸产业协同,结合凉山中医药资源与宁波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发展“医疗+康养”新业态,从而实现医疗协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医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甬凉两地的实践表明,东西部协作不仅是资源输送,更是制度与理念的深度融合。这一模式为全国县域医疗改革提供了“山海协作”的鲜活样本,也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均衡化贡献了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2025-04-0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7695.html 1 3 甬凉协作: 东西部医疗帮扶的“山海答卷” /enpproperty-->